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8版:专版

文章导航

湖州治水有三篇好文章

——2014年湖州“五水共治”纪实

  湖州治水有三篇好文章

  ——2014年湖州“五水共治”纪实

  文/ 彭茗玮

治水出狠招:

全民齐上阵 科技来护航

  湖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走在前列、富有特色、彰显优势”的总体定位,实施“近期洁、中期清、长期净”三步走战略,制定2014~2017年“五水共治”工作方案,谋划十大工程。

  坚持“一把手”领衔挂帅。市委、市政府明确把“治水治气”作为去年湖州两个重点工作之一,县(区)均成立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

  坚持“一线法”狠抓落实。市县区领导多次带队到治水一线调研、检查、部署工作。

  坚持“一体化”整体推进。市委、市政府多次对河道长效保洁、“河长制”责任落实等工作进行专题研究,着力破解长效管理难题,在美丽乡村建设、河道保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积极探索一体化、市场化、第三方运维的模式。

  高科技护航。聘请了由“两院”院士、“国千”、“省千”、省“151”等27名专家组成的团队,分类组建污水治理、防洪排涝、供水节水专家服务组,开展决策咨询、技术指导和难题攻关服务。注重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引进一批专业治水人才。如安吉县通过项目合作、结对挂职等方式邀请专家开展项目攻坚,南浔区通过人才驿站,招引治水、涉水类专业紧缺急需人才。注重治水实用技术的引进和高科技项目落地,如引进“南太湖精英计划”企业,运用高分辨率航空遥感云平台技术航拍河道,实现水上水下信息一体化集成传输。

  全社会动员。着力构建全民治水机制,湖州声屏报网全力出动,多角度、深层次宣传治水,做到新闻宣传有热度;充分调动“两代表一委员”、青年志愿者、公益组织等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做到社会宣传有广度;加强与市外媒体对接沟通,主动策划宣传治水成果,做到对外宣传有深度。通过高频率的宣传教育和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治水、护水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生态环保意识明显增强,治水氛围日益浓厚。

源头做文章:

倒逼促转型 治污工农矿

  把治水作为促进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通过“停、控、整、转”等多种措施倒逼转型升级,从根本上、源头上治理污水。

  狠抓工业污染治理。深化四大行业整治提升和落后产能淘汰。完成145家企业原地整治提升,进展位居全省前列。以重污染高耗能行业和重点水污染企业为重点,完成236家企业落后产能淘汰,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开展区域性重污染行业整治,着力整治长兴喷水织机、小粉体,安吉制扇,吴兴小砂洗、小印花,南浔小木业等区域性污染问题,湖州共关停低小散企业1093家。其中,长兴县喷水织机通过中水回用实现零排放,粉体行业通过打造专业产业平台,将343家石粉企业重组提升为13家规模企业,实现了“个转企、低转高、小转大”,省经信委在长兴召开现场会并在全省推广;吴兴区小印花砂洗行业整治提升成为全省试点,砂洗印花园区已开工建设,建成后所有小砂洗、小印花将全部搬迁入园。严格源头管理,完善重污染高耗能行业项目审批负面清单制度和“6+X”联审制度,通过环保“一票否决”、差别电价、亩均效益评价等综合施策,从源头上遏制重污染高耗能项目的上马,为“大好高”项目落地提供环境、能耗空间。

  狠抓农业污染治理。大力削减养殖规模,合理划定禁养区、限养区范围,共拆除生猪养殖棚248万平方米,生猪存栏量下降至60万头以内,提前一年实现控制在75万头内的目标;拆除温室龟鳖养殖面积79万平方米;养殖面积下降至299万平方米,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着力提升规模养殖场治理水平,通过农牧对接、种养循环、干湿分离、雨污分流等措施对限养区内养殖场进行整治提升,湖州完成4592个规模养殖场治理,建成5个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规模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97%。创建省级以上畜禽标准化示范场46家,安吉县正新牧业通过干湿分离把猪粪等废弃物制作成有机肥实现了“零排放”,成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企业。全力引导关停养殖场转产,对关停养殖场进行复垦,引入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南浔区善琏镇将8家养殖场拆除后的2000亩农田进行复垦并集中流转,打造成种植、观赏、采摘一体的现代农业基地,实现“猪棚变大棚”的转型,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

  狠抓矿山污染治理。矿山开采是湖州传统产业,经济效益可观但环境污染严重。近年来,关闭建筑石料矿山62家。在减点控量的同时,对矿山进行全方面的整治,拆除无矿山加工机组和码头,共拆除110套加工机组和86个码头。整治提升涉矿码头,按照“标准统一、设施齐全、管理规范”的要求,投入4587万元完成全部建筑石料企业涉矿码头规范化建设。实施涉矿运输船舶“三废”治理,在全国率先对运输船舶进行“废水、废油、废渣”的收贮处置系统改造,共改造727条船,实现了船舶“三废”全部上岸。开展绿色矿山创建,实现矿石生产全封闭、矿石输送机械化全覆盖、矿石冲洗废水全回用,所有在产矿山都达到绿色矿山标准。治理废弃矿山,遵循“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工则工”的原则,完成37座废弃矿山治理,从源头上杜绝矿山开采带来的河道淤积、河水浑浊问题。

水里做文章:攻坚清“三河” 清淤拆违障

  针对“三河”中沉船等障碍物多、涉水违法建筑多,河岸垃圾多等三大突出问题,采取运动式突击集中治理,开展“沉船打捞、涉水违法建筑拆除、垃圾清理”三大集中攻坚,快清快整快治。共打捞河道沉船1.8万条、其中仅南浔区打捞沉船1.4万条,拆除涉水违法建筑21.6万平方米,清理非法渔具2230条,清理水草和河岸垃圾50.7万吨,河道脏乱差的面貌迅速得到解决。到2014年6月底,提前完成湖州245.2公里垃圾河治理任务,实现了河道洁化。

  按照水岸同步、标本兼治的要求,实施三大工程。一是岸上截污,通过封堵393个排污口、建设313公里截污管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治河道沿岸生猪和温室龟鳖养殖场等举措,基本解决了岸上污染源直排入河问题。二是河道清淤,从重点河道、区域河道、全流域河道三个层次纵深推进,共整治疏浚河道1135.8公里,清淤365.7万方。三是水系沟通,对“断头”河道进行排查,因地制宜开出处方,采用埋设管道、河流改道、开挖新河等方式,打通湖州52处断头河,使水系贯通、水体调活。湖州完成黑臭河治理258.9公里,积弊已久的河水发黑发臭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涉及千家万户,同老百姓的关系最为直接,是治水的重点和难点。一是抓规划设计,制定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意见,确定了“到2016年行政村、规划保留自然村实现全覆盖,农户受益率75%以上”的目标。编制县区治理规划,定点定位开展项目设计,2014年湖州完成330个行政村项目设计。二是抓质量管控,从设计、招标、施工、验收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关,特别是对管材、化粪池、终端设备等主材,以县区为单位统一进行招标,在使用前进行检测验收,确保符合质量标准。三是抓工程进度,在上半年试点的基础上,下半年全面铺开,紧抓工程进度。湖州223个行政村完成设施建设,新增受益农户64256户,超额完成省定任务。

岸上做文章:

建设大提速 河道披绿装

  推广生态护岸,开展水体修复,实施绿化美化,实现“河洁、流畅、岸绿、景美”,河道环境面貌得到全面改观,河道两岸又成为散步休闲的理想场所,深受广大群众好评。

  牢固树立贯彻生态河道理念。一是推广生态护岸,保持河道的自然风貌,采用生态技术,防止水岸硬化,实现人水相亲。二是注重水体修复,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增殖放流、培养有益菌等多种技术措施,积极开展水体生态修复,提高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三是开展绿化美化,通过精心设计河岸绿化景观,绿化河道513.6公里。实现了河道的“河洁、流畅、岸绿、景美”;安吉县成为全省首批“清三河”达标县;在省“四边三化”考核中,湖州的相关做法和成效得到省里充分肯定。

  四大骨干水利工程全面提速。太嘉河、环湖河道整治、苕溪清水入湖、扩大杭嘉湖南排这四大骨干水利工程是湖州历史上投资最大的水利项目,总投资达105亿元。共完成投资21.9亿元,已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其中:太嘉河工程实验段已经建成,主体工程全线开工,堤防填筑完成12公里,开挖土方45.3万方,完成投资4.76亿元。环湖河道整治工程完成土地征收,堤防填筑完成4.77公里,开挖土方18万方,完成投资5.38亿元。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政策处理有序开展,东苕溪清淤和险工段应急加固率先开工,完成投资10.38亿元。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初步设计已批复,政策处理工作正全面开展,前期完成投资1.4亿元。

  对河流的环境治理也在抓重破难强力推进。湖州治水工作的综合成效初步显现,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水环境质量得到新改善。市控以上断面中II~III类断面比例为90.6%,比去年上升1.9个百分点,主要入湖断面水质连续六年保持在III类水质以上。

  二是经济发展空间得到新拓展。通过矿山土地平整,平整工业用地15118亩,其中德清县洛舍镇7500亩闭坑矿地整治成为国土部试点,建成了引进大项目、集聚大产业的发展大平台。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实施中水回用等措施,2014年27.8万吨标煤用能空间,全年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预期将下降11%、用水量下降5.15%。

  三是城乡发展水平得到新提升。一大批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开发项目成为城市建设新亮点,成为聚集产业和人口的新区域。通过治水等一系列环境整治组合拳,建成了环莫干山异国风情、江南茶乡、鱼米之乡等17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彰显农村生态魅力。

  四是公众环保意识得到新提高。通过治水产生的环境变化,促进群众护水意识的增强,护水成为许多地方村规民约中的重要内容。如德清县老百姓自发制定“护水公约”,成为了村民的日常行为规范,各家各户都有自己的护水范围。长兴县村(居委会)干部每天义务劳动一小时,示范带动群众积极参与。环境变化也带来了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的改变,像垃圾分类处置在大城市中现在都很难做到,而在安吉县部分行政村中已经实现。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8 湖州治水有三篇好文章 2015-01-15 浙江日报2015-01-1500006;浙江日报2015-01-1500008;浙江日报2015-01-1500009;浙江日报2015-01-1500012;浙江日报2015-01-1500011;浙江日报2015-01-1500014;浙江日报2015-01-1500019 2 2015年01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