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6版:专版

永嘉
守护难忘之水,流淌诗与画

  永嘉

  守护难忘之水,流淌诗与画

  永嘉,寓意“水长而美”,是谢灵运心中“永远的山水诗,最美的桃花源”。水对于永嘉而言,不仅展示着惊人的美丽,还流淌着历史,承载着文化,浸渍着百姓生活最是平常的情趣。因此,守护秀美楠溪、打造古韵水乡是近年来永嘉努力的方向。

  2014年永嘉按照省市“五水共治”的总体部署,拉开了治水大幕。全县高挂作战图,层层分解落实治水任务。“五水共治”被作为优环境、促转型、惠民生的有力抓手,扎实推进。

  按照计划,永嘉将用8年时间,投入160余亿元,全面实施“水乡建设百亿工程”。其中,楠溪江等四大流域是主战场。

  治污水,永嘉重点破解农村污水治理难题,有效防治农业面缘污染,铁腕整治黑臭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工业产业转型升级;防洪水,永嘉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形成沿江防洪闭合圈;排涝水,永嘉重点建设县域应急排涝工程……

  一年来,永嘉完成“五水共治”投资20.45亿元,占年度总投资计划的119.9%。

  过去群众反映强烈的菇溪河摘掉了“牛奶河”的帽子,迎来了冬泳爱好者的愉快畅游;100名懂治水、能治水的副科级干部和优秀年轻后备干部被选派“驻村赶考”,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全面负责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瓯北片区河道清淤工程,已治理河道8条;投资7.1亿元的县排涝应急工程已全面建成主体工程;楠溪江流域517个村自发建立了环保村规民约,一些企业家们还自备船只,聘请工人,义务担当“河段长” ……这些向好的改变,都是“五水共治”带来的。

  2013年永嘉县获全省第十九届水利“大禹杯”银杯奖;2014年获评全省“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县。如今,全民治水已在永嘉形成共识。永嘉人爱水护水的美好情怀,将伴随着“五水共治”的持续深化推进,激荡起浙南水乡更美好的明天。

源头治污,创新载体

  永嘉的污水成因,主要源于三方面,一是农村生活污水,二是农业面源污染,三是集中于瓯北片区的工业污染。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永嘉创新治水载体,特别开展了“百名干部进百村解百难”专项活动。去年4月开始,永嘉就统筹全县资源,选派了100名敢治水、懂治水、能治水的副科级干部和优秀青年后备干部“进村赶考”,服务“五水共治”。这100名干部,大多是具有环保、水利、城建等专业背景或相关工作经历的精兵强将。他们要对派驻村的脏乱河道进行“一对一”挂牌治理,并要求“包干到底,一反弹就追责”。干部的“考场表现”和“答卷评分”,将被视为干部考评和提拔任用的依据之一。

  县里为了让这些干部顺利开展工作,特别提供了一套全方位的“助考服务”。为方便干部尽快熟悉当地情况,县里首先协调了镇街干部、村两委干部、村民群众等多方位“能手”,全力配合下派干部治水,为他们充当“地陪”。同时,县里按照项目类似或地域邻近的原则,把100个村划分为8个片组。每个片组每周以例会的形式交流进度、分享治水经验,及时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县里还专门成立了由县内水利、环保、城建规划、市园林等专家组成的技术服务团。在技术上,和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开展合作,向选派干部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和专家意见。

  下派干部到村后,牵头制定了符合当地村情民意的村级污水治理项目实施计划,并让100个村全部建立了环保“村规民约”,共计发展环保志愿者1500多人。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永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完成施工设计181个村,完工174个村,新增受益农户3.13万户,彻底扭转了前期的落后局面。

  针对农业面源污染,永嘉特别制定实施了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和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综合整治方案,建立县级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完成规模养猪场治理(含关停)255家,关停搬迁禁养区养殖场403户。

  针对工业污染企业,永嘉全面推进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强势推进涉河污染场所“百日攻坚”专项整治。2014年,永嘉共排查整治537家涉河排污企业。严厉查处各类违法排污行为,共出动执法人员10256人次,检查企业4660厂次,打击环境刑事案件39起,刑事拘留57人,立案查处167起环境违法行政处罚案件,打击取缔“非法”排污企业(窝点)145家次。如今,电镀行业整治提升顺利通过市政府核查验收;29家造纸企业顺利整合成7家产能5万吨以上的大企业,削减废水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30%以上,综合废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0%以上;化工、合成革、印染等三大行业共关停5家企业,其余19家企业全面完成“一厂一案”整治提升工作。

  此外,永嘉还按照一级A排放标准统一设计新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在建设模式方面,创新实行模拟审批、“直通道”审批和审批倒逼提速等机制,实行政府投资小型工程建设简易招标程序,项目从立项到审批完成仅需25个工作日,项目招投标时间从以往2个月减少到15个工作日,大大压缩了项目前期时间。在机制建设方面,明确由属地镇街负责政策处理、水务集团负责建设运营、住建部门负责业务指导、环保部门负责运行监测,形成了“四轮驱动”的工作格局。截至目前,上塘污水处理厂二期已完成并投入使用;桥下污水处理厂一期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山区7个中心镇污水处理站已完成建设,正在进行设备安装,沙头响山污水处理站已进场施工,超额完成新建和改造城镇污水管网58公里。

治理河道,标本兼治

  标本兼治,除了治理源头污染外, 永嘉还积极抓好河道生态修复“治标”,坚持以瓯北为重点,推进河道清淤和生态调水“两手抓”,努力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陈阿婆是永嘉人,一直生活在瓯北。她说,瓯北是永嘉县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但河流污染却很严重。由于城区河网纵横交错,瓯北片区的河网束窄、淤积堵塞严重、自净能力差,大部分河道存在黑、臭现象。水质差、气味重,严重影响了沿河居民的生活。但自从瓯北开启河道生态清淤工程之后,陈阿婆又重新看到了儿时那清澈的河流。

  2014年,永嘉专门出台了瓯北区域河道清淤整治实施方案。第一期生态清淤工程试点河道为罗浦礁大河;第二期对象为东瓯街道、江北街道17条河道,清淤总长度19280米。

  在瓯北城市新区河道清淤工程现场,人们见到了永嘉率先在全市采用的河道清淤固化一体化技术。不用排干水,不用挖掘机,只用一艘清淤船,一套淤泥分离固化设备,再通过运输管道,将河中的淤泥安安静静地运输到距离清淤船几百米外的淤泥干化处理场。淤泥经过处理后,变成了干泥,既可以烧成建筑用砖或做成有机肥料,也可以用作苗木花卉农作物营养土和建筑时的回填土等。这种生态的清淤方式,结合生态调水,基本能达到清淤彻底、畅通河流的效果,能较好改善瓯北河道黑臭现象。而这也是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

  在过去的一年里,永嘉全力打造河道治理样板,将“清三河”和生态河道建设深入结合,开展了三轮“清三河”专项整治行动,下达任务点952个,涌现出菇溪、西溪、中塘溪等一批样板河道。其中,58条垃圾河已落实常态保洁制度,累计整治长度达208公里,并且达到全县河道日常保洁全覆盖; 25条黑臭河得到了整治,累计治理长度35.79公里。菇溪河道“牛奶河变畅游河”的案例,还得到了省级领导的肯定。

  菇溪河道旁的王老伯,亲历了过去异味刺鼻、水流浑浊的菇溪河在短短几年内就实现“华丽转身”的过程。去年正月初一,在桥头镇冬泳协会的组织下,上百位冬泳爱好者齐聚菇溪河畔,以冬泳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一场景,让王老伯回到了年轻时菇溪河上人鱼竞渡的盛况。

  菇溪河治理工程,总投资约4.38亿元,分五期实施,目前,一期、二期、三期已完工,四期、五期已进场施工。该工程从原先单纯的河道疏浚、堤坝建设扩展到产业布局调整、城镇景观建设、市政设施改善、交通线路优化的综合性治理工程。治理范围为朱涂大桥至梨村,治理河道长8.28公里。由当地40多位先进的企业家自发捐资凑集了3000多万元治理费用,捐助总额创全省小流域治理民间投资额的最高纪录。如今,菇溪河道中上游水质已从治理前的Ⅳ类标准重新恢复为Ⅱ类标准以上,成为当地群众游泳嬉水、娱乐休闲的主阵地。此外,菇溪河道截弯取直工程实施后,增加土地面积486亩,新增土地除作为交通建设用地外,还有100多亩可开发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拟建的河滨东路、河滨西路、河岸停车场等主要交通设施。

防洪排涝,狠抓项目

  “十二五”以来,永嘉水利项目争取资金12.6亿元,创历史新高;在建省级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充分利用六大政府融资平台,累计融资将近20亿元,其中通过水投公司融资12.2亿元,全力保障五水共治项目顺利推进。除了治理污水外,永嘉还积极开展防洪排涝工作。围绕构建全县四大流域和瓯江北岸高标准防洪闭合圈的目标,先后建成上塘城防工程、瓯北西段标准堤工程、乌牛新闸等一批总投资超过20亿元的骨干防洪排涝工程,加快推进瓯江治理工程、三江标准堤、菇溪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桥下西溪主河道治理工程等6个单体投资超亿元、累计投资超40亿元的大项目,总投资42.5亿元的南岸水库目前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历史上,永嘉上塘是全省防洪减灾能力最薄弱、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县城,洪涝灾害几乎“一年一遇”。目前,永嘉投资7.1亿元的三塘应急排涝工程已全面建成主体工程,永嘉县防御“菲特”台风做法得到省政府领导的批示肯定。另外,2014年还完成改造城区积水点12处、雨水管网12.57公里、雨污分流改造管网7.55公里,清淤排水管网100公里。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6 永嘉
守护难忘之水,流淌诗与画
2015-01-15 浙江日报2015-01-1500007;浙江日报2015-01-1500008;浙江日报2015-01-1500011;浙江日报2015-01-1500012;浙江日报2015-01-1500016 2 2015年01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