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专版

衢州 以水质论英雄
以治水促转型

  以水质论英雄

  以治水促转型

  文 / 胡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南宋著名诗人曾几在《三衢道中》这样描绘位于钱江源头的浙江衢州美景。衢州,拥有独特的山川形胜,兼山之雄奇与水之灵秀。庞大的水网构成了衢州的骨架,正是水,赋予了这里更多的灵性。

  护守钱江源,护送钱江水,如何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始终是衢州破解发展与保护矛盾的命题。衢州的执政者认为,经济的转型升级就要以“治水”为突破口,送一江清水出衢州,这既是保护浙江“生态屏障”的政治责任,也是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自觉担当。

  2014年,“水”,已经成为关系衢城百姓生产生活安全的年度关键词。在2014年度的省、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治水也被列为新一年的头等大事,全力攻坚治水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五水共治”成为倒逼转型发展的重点民生工程。这一年,“全民治水”、“源头治水”,衢州走出了一条特色治水路。

生态至上,先行治水

  水乃命脉,古今皆然。

  纵观煌煌衢州千年,它因水孕育,受水滋养,随水奔腾。日月运转不止,江河奔流不息,千百年后的今天,为有源头活水来,衢州人兑现的是生态承诺。

  衢州将治水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抓手,提出了“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五水共治目标,以治水倒逼转型发展。2012年起全市生态型乡镇取消工业考核,2014年对开化县试行县域考核“不考GDP考水质考生态”。在全省率先启动全市域水环境整治。2013年10月在全省率先启动了以水环境整治为重点的“共建生态家园”大行动,从市县两级抽调1482名干部担任驻村生态指导员,集中两个月时间排查摸底,因村制宜提出治水方案。

  “五水共治“又给衢州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它面临新的机遇。明确提出“一年治黑臭、两年可游泳、三年成风景”的工作目标,启动组织开展“五水共治”市县乡村万人总动员、 “保护母亲河”军民共建生态家园万人大会战、“百日攻坚”万人歼灭战等万人治水行动。并明确新的治水集结令,到2016年,衢州出境水质、县(市、区)交接断面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力争达100%,乡镇(街道)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力争达到85%以上。

以水质论英雄,源头治水

  在这场被称为“以水质论英雄”的行动中,衢州很笃定,“源头治水、就是流域治水。一条河一条河地治理,没有捷径”。衢州市的领导如是说。

  全市域整治工业污染、城镇污水、生猪养殖、水产养殖和河道非法采砂等五大污染源,一年来累计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企业568家,削减生猪饲养总量140万头,取缔非法采砂场124家,462座水库、2309个山塘实现禁止施肥养鱼,其中234座水库和530座山塘已推广“洁水养鱼”。借力“智慧治水”实时在线监管。在全省率先构建市“五水共治”信息化指挥作战系统,在全省率先对104个乡镇(街道)交接断面进行直接监控。一年下来,全市141个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由年初的60.3%提高到87.7%,全市水环境功能区断面水质达标率从年初的80%提高到100%。“贺田模式”创新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目前,全市有350个行政村推广了“源头分类可追溯、减量处理再利用”的贺田模式。

常态治督,铁腕治水

  在宏观经济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衢州保持定力,宁可牺牲一点GDP,仍坚定不移推进五水共治。开展零点行动、亮剑行动,全市今年因环保违法追究刑事责任案件超过过去10年总数。近年来,工业项目落地专家决策咨询机制共否决不符合环境要求的工业投资项目超1500个总投资300多亿元。首先,对治水失责严追究。开展市人大、市政协领导领衔督查、“两代表一委员”督查、市县乡村四级联查等,实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报”,累计开展督查3000余次,问责12人、约谈干部774人次。2014年12月2日省控源头防反弹座谈会后,每位市委常委带队专项督查,责令航埠、峡川、封家3个工业园区停园整治。第二,开展百日攻坚,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解决了伟龙钢渣堆场、铜山源库区水质等一批历史性遗留难题。全市垃圾河清理全面完成、黑臭河治理基本完成。

规划引领,全流域治水

  作为源头区域,衢州水系密布、支流分布多,同一溪流往往流经多个乡村甚至跨县市。衢州探寻治水的内在规律,把握规划的引领作用,树立并强化全流域治理理念,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区域间通盘考虑、综合治理。因此,在规划上,完善以生态治水和富民转型为导向的体系,制订完善了《水功能区和水环境功能区规划》、《生态循环高端农业发展规划》、《国家休闲区战略发展规划》、《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规划》等系列规划。围绕“三江两岸”水系打造全流域生态河道。以信安湖流域生态化整治为重点,系统推进衢江、乌溪江、灵山江、江山港、常山港、铜山溪、庙源溪等主要干支流河道治理,实行全流域禁养、全流域治沙、全流域清淤、全流域拆违、全流域保洁,打造了一批生态景观河道。项目动态管理统筹工程进度。按照“一天不耽搁、一点不马虎、一分钱不乱花、一点水分不掺杂”的工作要求,指导治水项目既快又好推进。2014年,全市共实施各类治水项目3016个,全面超额完成了“十百千万”治水工程年度目标任务。

综合施策,转型治水

  治理污染只是第一步,要从根本上治好水,关键还是要通过倒逼机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为此,衢州坚守环保底线,对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企业坚决说“不”。促成了以巨化、绿色产业集聚区为代表的园区生态化改造、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了生猪规模化养殖中的开启模式、嘉博文模式、集美模式等的推广应用。治水治出农业生态循环高端农业。生猪养殖成功探索“三换一改”(即猪棚换菜棚、厂棚、菇棚,养猪改养生),养殖减量农民增收。如何让这一江清水持续散发迷人魅力,转化成“清水经济”?2014年,衢州从早年抓环保倒逼到现在打“组合拳”,把治水作为标本兼治的转型模式。一江清水带来“清水效应”还有:娃哈哈集团年产4.5亿瓶500毫升装纯净水、含乳蛋白饮料的工厂落户衢江区,投资10.5亿元、年产4.7亿瓶的富氧水生产基地正在县级市江山建设;伊利集团带着年产30万吨液态奶的项目落户龙游县;广药集团签署了“王老吉”合作框架协议……衢州成长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饮品生产基地。

生态共建,全民治水

  “五水共治”之中蕴藉着自然、社会、人三者关系的哲理内涵,科学精神与哲学思想在这里水乳交融,实现了两者的辩证统一。衢州在实践中,很好地理解和把握了其内外的辩证关系,不是单纯地就治水而治水。

  衢州提出生态共建,构建村规民约全民护水机制。将“四禁三化”、生猪禁限养、村庄卫生、护河护水、生活污水治理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目前已完成1040个村的村规修订,春节前将全面完成。探索市场化治水模式。与中关村金隅红树林公司合作建设水泥回转窑协同处置项目,与巨化清泰环保公司等企业合作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集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维推广BOT模式,农村生活垃圾和河道保洁试行市场保洁机制等。

  通过水文化去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寻求水的价值和人的需求价值之间的平衡,探索“人水和谐”的方法和方式,对“五水共治”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开展了“好水如歌、百村赛水”、“信安湖诗会”、“文化礼堂巡演”等系列活动,创办《衢州水文化》刊物,创作治水歌曲“我是河长陈根土”,拍摄河道警长治水题材微电影《巡·景》等。不断深化全社会对水文化的认识,真真切切使“文明用水”成为衢州人民的一种生活习惯。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2 衢州 以水质论英雄
以治水促转型
2015-01-15 浙江日报2015-01-1500008;浙江日报2015-01-1500009;浙江日报2015-01-1500010;浙江日报2015-01-1500015;浙江日报2015-01-1500016;浙江日报2015-01-1500017;浙江日报2015-01-1500019;浙江日报2015-01-1500022;浙江日报2015-01-1500012;浙江日报2015-01-1500013 2 2015年01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