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记我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本报记者 张丽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他们,退下了岗位,却退不出对热土的深情;卸去了公职,却卸不去肩头的使命,他们就是离退休干部。他们,用执着和爱心诠释了:最美夕阳红!日前,我省荣获3个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12名先进个人。

  助力器——

  一心出谋划策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历经岁月磨练,积累的智慧、经验、常识、涵养等,是年轻人无法比拟的。桐庐的老干部、老专家、老科技工作者就利用自己的专长和智慧,在16年前组成桐庐县科技志愿服务队。

  65岁的萧陆德是县吊瓜协会会长,也是志愿服务队成员,他发动家人开发吊瓜示范基地1500亩,并向当地种植户无偿提供科技服务;81岁的陆家荣是志愿服务队资深队员,他坚持开展科技科普知识宣传,免费向青少年赠送各类花卉、种子,共计价值28万多元;80岁的朱占善坚持每年下乡200多天,向农民传授生态立体农业、庭院经济、山区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等知识。

  仅2014年,科技志愿服务队就下乡送科技服务82次,为“五老”科普基地和示范户送新技术、新品种37次,送科技资料2.8万余份,培训教育农民2.3万人次,举办花卉、药材、瓜果培训班38余次,挖掘和培育出了一大批科技新人。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78岁的吴克甸是庆元县退休干部,年轻时因为研发各种食用菌栽培法,是远近闻名的专家。1998年退休后,他原本可安享天年,却依然把大量时间投入到食用菌研究上。

  2000年的一天,吴克甸在韩国的食用菌制作现场参观时,发现韩国已经在进行胶囊菌种栽培。征得对方同意后,他带走两个废弃的胶囊壳。吴老回到庆元就一头扎进实验室。经过无数次对比、试验,3个月昼夜不分的努力,他终于成功摸索出胶囊菌种栽培,实现从一个菌种栽培30段香菇到200段香菇的跨越,节约大量成本和人力。

  “退而不休”是这位老者热爱食用菌事业的真实写照。吴老退休后,已带领老科技专家服务农业种养殖等10多个项目,向农民提供科技服务3800多人次。

  润滑剂——

  彰显社会责任

  说起宁波市鄞州区龙观乡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当地群众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他们就像是润滑剂,调解着社会的种种矛盾。2012年4月18日,“老郑和事佬”调解室成立,20余名老干部争相加入。“老娘舅”们与乡调解委员会一起,发挥自己多年在基层工作的经验,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金溪村一企业在建造厂房过程中不按照图纸施工,擅自扩建,使得后隆村的泄洪、交通、绿化、采光都受到一定影响。乡、村两级多次调解未果,眼看争斗愈演愈烈,“老娘舅”们主动介入调解,经过连续7天走访,双方最终达成协议,避免了一起群体性事件发生。截至目前,“老郑和事佬”共调解各类纠纷和疑难案件63起,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

  让群众感到安心的,还有诸暨市枫桥派出所“老杨调解中心”热心的退休干部。江西籍民工小陶与工业园区一企业主冯某因超车引发纠纷,争吵中小陶出手将冯某左眼打伤,法医鉴定为轻伤。小陶开始一直强调他怀孕的妻子坐在副驾驶座位上,受到惊吓,要求冯某赔偿精神损失费,双方争执不下。

  “老杨调解中心”的杨光照及同事多次主动上门和小陶沟通。在调解现场,小陶向冯某道歉,冯某也主动降低赔偿数额,当场兑现赔偿款。冯某家属还主动在赔偿款中拿出2000元递给小陶,让他给怀孕的妻子补充营养。“枫桥好人多。”小陶紧握冯某的双手连声道谢。

  4年多来,杨光照和34名退休干部,退休不退志,与其他15名专业人士一道,先后受理各类纠纷550余起,调解结案530余起,调解率达97%以上,达成经济损失赔偿款1200余万元。

  风向标——

  引领社会风气

  2014年8月5日,年过八旬的离休干部孙禄仁再次向永康市慈善总会捐款150万元,助力家乡石柱镇塘里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和“五水共治”。除这次捐款外,从2005年起,老孙已先后向慈善机构捐款170多万元。这位“浙江慈善奖”获得者用行动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是党的培养和党的好政策造就了我的一生。我不会停止慈善的脚步,我会一直捐下去!”

  3个月前,正当孙禄仁谋划把钱捐给村里搞建设时,老人突发小中风。面对突然变故,孙禄仁铁了心要完成心愿,多次与家人商量,最终决定送上爱心款。

  在当天的捐款现场,面对坐在轮椅上的孙禄仁,自发聚集在村口的乡亲们紧紧握着老人的手,久久不放。

  一位党员一支标杆,一个支部一群最美老干部,他们努力引领着社会向善向美。

  83岁的华寿康是衢州市直机关离休干部,18年坚持做环保义工,共铲除“牛皮癣”50多公斤,回收废旧电池超过1万节(粒),被人称为“环保卫士”。如今,他的精神如春风化雨般滋养着衢州人的心,已有两万多市民加入到华寿康的环保义工队伍中。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江大地上,一个个离退休干部集体和个人,“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出现在“五水共治”、扶贫帮困、服务社区建设、关心教育下一代事业等战线,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力量,更为社会注入了正能量。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2015-01-12 浙江日报2015-01-1200006 2 2015年01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