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扰民夜市变形记

  本报嘉兴1月11日电

  记者 李茸

  区新闻信息中心 张文术 宋翰卿

  下午4时许,天色慢慢暗了下来,三三两两的学生陆续出现。许佳丽在自家摊位前整理围巾、帽子等货品,静候即将到来的生意。

  仅仅在两个月前,许佳丽在这个时间还需要在人行道上抢摊位,提着应急灯仔细看客人给的钱里有没有假钞,而突然而来的风雨和城管总给她带来困扰。

  近日,位于嘉兴闹市区的嘉兴学院夜市正式退出历史舞台,200位小摊贩集体搬进了疏导点越秀集市,过上了体面的职场新生活。

  原本的夜市位于越秀路上,紧邻嘉兴学院和附近多个老小区,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每天下午开始,服装摊、小吃摊、水果摊贩陆续出现在人行道、马路上,油污、垃圾遍地,加上过往的学生、行人和车辆,将这条只有20来米宽的马路堵得水泄不通。

  “烧烤摊那叫烟熏火燎,卖水果的到处乱扔瓜果皮,走出去都要侧着身子,摩肩接踵。”住在附近王安里小区80岁的市民金佳立说起夜市,连连摇头。

  环境糟,交通差,治安乱,住在周边的居民不好受。社区、城管也想过很多办法,但都只能阶段性缓解个别问题。

  郑旭峰是南湖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新兴街道中队的队员。夜市一直让他“望而兴叹”,在他看来,法不责众,摊贩们也都是为了生计,要真正解决问题,还得给他们找出路。

  面对百姓呼声,2014年,相关部门从以堵为主到疏堵结合,经过与有关单位的沟通、协商,确定在旁边设立疏导点,并引入专业公司负责管理、运营和维护。这就是越秀集市的由来。

  惠民,体现在点滴细节上。比如,越秀集市主体建筑采用混凝土建筑,是为了尽量降低噪音、光热反射等对周边居民造成的影响。

  经过前期摸底调查、报名和摇号,共有192位小摊贩最终搬进了越秀集市,并拥有了自己的固定摊位。他们都是长期在此摆摊并以此为生的。

  走进越秀集市,只见水果、小吃、服装百货各有一片区域,每个摊位都有编号,看起来宽敞明亮又整洁。

  摊主鲁长海正在自己几平方米的摊位上烤鱿鱼。在人行道上摆了3年摊后,他终于有了名正言顺的“地盘”。“现在每个月付1000多元摊位费,卫生、安全都不用管,也不用担心刮风下雨,生意比以前好一些,而且安心。”他一边往鱿鱼上撒辣椒粉一边说。

  市场繁荣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从流动摊贩到有固定摊位,市场通过集中培训、统一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为经营户建立档案等方式,为经营者们提供各种服务和便利。

  王安社区的党总支书记邢娜这两天一有空就在集市里逛逛,看看整体状况,顺手买点小东西,“现在这边不堵车了,方便,而且有个固定摊位,我们买东西也放心,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担心小偷了。”

  下午5时30分,集市迎来一轮就餐高峰。在集市二楼的就餐区内,几名来自嘉兴学院的学生志愿者正穿行在桌椅间,维持着秩序。每天放学后,志愿者都会来到这里,一旦发现有人乱扔垃圾,马上上前劝导,劝导无效的话,他们会将垃圾扫掉。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扰民夜市变形记 2015-01-12 浙江日报2015-01-1200008 2 2015年01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