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父亲施暴幼子引关注
不可缺失的心理助残
本报讯 (记者 黄宏 通讯员 张翀) 前段时间,温州平阳法院判决了一起令人扼腕的案件:11岁的儿子在劝阻父母争执时,遭到聋哑父亲施暴,后经抢救无效不幸死亡。这起案件背后所反映的残疾人心理健康问题,值得人们深思。
王某今年50岁,是一名聋哑人,以打零工为生,妻子叶某因腿脚不便,在家中做一些家务活,两人的儿子小王乖巧健康。因家庭情况特殊,一家人日子过得比较艰难,夫妻俩经常为琐事吵架,王某虽不能说话,但会用肢体表达。
2014年3月10日,王某与妻子因家庭琐事在家中二楼后间发生纠纷,并与上前劝架的幼子小王发生揪扯。随后叶某逃至二楼房间内并反锁房门。之后,叶某发现,小王已经倒在血泊中。当晚,民警将王某抓获。
事后警方了解到,王某的性格有些偏激,火气上来时,谁都拦不住。
经过鉴定,警方发现王某为聋哑残疾及边缘智力,案发时具有限定责任能力。
“残疾人作为困难群体,他们承受着社会生活中资源分配的不公,遭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平阳法院的办案法官表示,如果这些负面情绪始终不能得到宣泄,很可能转化为心理危机,甚至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
宁波市江北区曾对1000名残疾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数据分析显示:49.5%的受调查残疾人患有轻度及以上的抑郁症状,由此带来一些自强意识不强、消极保守、浮躁偏激等负面心理情绪。
有关人士曾经分析过残疾人的心理特征: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部分残疾人会有自卑心理和孤独感;残疾人对别人的评价极为敏感,自尊心较强;因为身体残疾带来的种种不便,一些残疾人有抱怨心理等。
此外,少数人对残疾人的歧视,使残疾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易发、多发。
嘉善县曾经发生过一起残疾人起诉残联的案件。原告王伟称,他所服务的公司在没征得他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和他父亲一起向嘉善残联申报他为精神病残疾人。
此后,王伟曾考取嘉善某单位,因为残疾证没法就职。所以,他向法院起诉要求取消残疾证。由于王伟确实被证实曾因分裂性精神病,进入湖州市某医院治疗,王伟的起诉被法院驳回。
如今,残疾人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不少地方的重视。在宁波江北区,当地残联和相关心理咨询中心签订服务协议,出资购买残疾人心理咨询服务;我省不少地方法院,也为残疾人维权开通了绿色通道,残疾人可以享受各种优惠政策……
“残疾不是残疾人的错,希望社会各界能以更平等的心态来对待他们。”省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各地各单位应加大帮扶力度,帮助残疾人构建健康的人格,提高个人抗干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