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要闻

耕耘不息在基层

——记一线攻坚解难的金华机关干部朱怀志

  本报记者 张丽

  武警浙江总队杭州医院,康复部11楼30号病床,朱怀志就躺在那里。

  今年44岁的朱怀志,是金华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也是金华“百名干部下基层、一线攻坚解难题”活动中的一员。3个多月前,朱怀志前往金东区东孝街道麻车塘村,了解重点项目火车南站货场建设搬迁情况时突发脑梗塞,晕倒在村委会门口。

  眼前的朱怀志看上去精神还好,但是面色灰暗、脸庞消瘦,寸头上两道如蚯蚓一样的伤疤从脑门一直延伸到脑后,似乎在诉说主人刚从鬼门关被拉回来。

  听说记者来采访,还不可以说话的朱怀志露出羞涩的神情,使劲摇头。一旁的妻子摸着他的手,满是疼惜地说:“即使可以说话,他也不大愿意宣扬自己。他只会埋头做事,再多的任务,都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完成。”

  而这,也是熟悉朱怀志的人对他的共同印象。

  村干部眼中的他——

  肯挑担子能干事

  “这么年轻,怎么会得这个病,肯定是工作太累了。”麻车塘村党支部书记金小毛至今都不敢相信,快一米八的个头、身形健壮的朱怀志就这么突然病了。

  火车南站货场建设开工在即,但搬迁工作难以突破。2014年8月17日,朱怀志勇挑重担,担任攻坚克难小组组长。

  在金小毛眼中,这个市里来的机关干部没有一点架子,经常自己背着包、开着车就到村里来了解情况。朱怀志是江苏丰县人,听不懂当地的方言,就叫金小毛帮着“翻译”。“朱怀志会很耐心地跟村民讲解各种政策,尽量帮村民争取到最大利益。有时候遇到态度不好、骂骂咧咧的村民,他也从不恼火,总是面带笑容。”金小毛说。

  2014年9月24日早上9时40分许,朱怀志正在村委会会议室和大家一起商量工作,突然说想到外面透透气。不一会儿,金小毛就听到外面有人喊“晕倒了,晕倒了”。等金小毛跑出去,看到几个村民正在扶已经瘫软的朱怀志。当天气温较高,一个村民说是不是中暑了,急着给他刮痧。10时20分许,朱怀志被送进金华市中心医院,经诊断为突发性脑梗塞。

  “我们村的整体搬迁已经完成了,现在火车南站货场建设已经开工,请朱副主任放心。”金小毛指着村委会门口的一堆瓦砾说,这些地方在几个月前还是民房,因为朱怀志的前期统筹工作做得好,工程进展顺利。

  居民眼中的他——

  心系群众解民忧

  “他现在怎么样了?能开口说话吗?”一见到记者,婺城区城中街道明月楼社区党支部书记蓝金玉就问起了朱怀志的病情。她说,出事当天,她就和同事赶往市中心医院,“当时他在重症监护室,我们进不去,只能在外面默默祈求他平安无事。”

  婺城区城中街道明月楼社区是金华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共建单位。朱怀志常对社区干部说,既然是共建,两家单位就要像一家人。

  两年前的一个大雪夜,眼看雪越积越厚,蓝金玉正打算挨家挨户转移住在危房中的老人。突然,她看到远方走来一个高大的身影,衣服上已经落满了雪花。“走,我们一起去看看老人们。”来人正是朱怀志,他担心社区老人的冷暖安危,车子又无法开进来,便步行来到社区。从半夜到第二天下午2时许,朱怀志和社区干部一起转移老人、清扫马路上的积雪。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还有一次,有居民提出,能不能将一块空地改成停车场,缓解老小区停车难。蓝金玉将事情告诉朱怀志,希望他能帮着联系那块空地的所属单位。“没想到打完电话后,他很快就赶到了社区,跑到空地上查看。”蓝金玉说,那天,朱怀志带着社区工作人员跑了很多部门,还帮忙规划场地。如今,一个拥有20多个车位的停车场已经建成,小区居民都大赞这一民心工程。

  同事眼中的他——

  兢兢业业乐奉献

  杨方云的眼睛布满了血丝,自从朱怀志病倒后,他接过朱怀志的工作,已好几个月没有踏踏实实地睡过觉:“以前只看到老朱整天默不作声地工作,真没想原来他的工作量这么大。”

  2009年12月,朱怀志从部队转业,进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他做事情保持着良好的军人作风,又快又好。”杨方云很想念和他一起工作的日子。

  去年上半年,机关事务管理局招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发出通知已是周四,报名截止时间为下周三。杨方云周六回单位加班时,发现朱怀志办公室的门开着。“通知上虽然注明工作日报名,但万一有人工作日没时间,利用休息日来报名,如果办公室里没人,他们不是白跑了吗?”朱怀志笑着说。

  “在老朱的理念里,做什么工作,就一定要做好,即使加班加点也是理所应当的,没有一丝抱怨。像他这样的‘老黄牛’干部在机关里有很多,虽然平时默默无闻,但正是因为有他们,才能把工作做好,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看着朱怀志办公桌上那页始终翻在9月24日的日历,杨方云颇为感慨地说。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1 耕耘不息在基层 2015-01-11 3739802 2 2015年01月1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