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面对磨难,松阳老夫妻不离不弃65载

你是我的眼,我扶你前行

  本报松阳1月9日电

  见习记者 金春华

  县委报道组 杨卫中 孙志华

  冬日的晨光透过叶落后的树丛,打到一块凹凸不平的泥地上,打在静静坐着的85岁盲人陈小清脸上。老人双眼紧闭。25年了,他从未看到过家门口的景致。

  “小清,洗脸了。”他的妻子,80岁的赵根定端着一个脸盆,一步一挪地走到他面前,一边仔细地为丈夫擦脸,一边喘着气。自从得了脑血管闭塞等病后,她的行动有些不便,脑袋又时时作痛。

  以前,早饭后,她一定会扶着丈夫出去走走,和村民们聊聊天,增加点生活的气息。现在,两人的活动范围被限在了自家破败的泥屋里。

  1930年,陈小清出生在松阳县赤寿乡狮子口村一个贫苦的家庭。1951年,他经人介绍,与同乡16岁女孩赵根定结婚,一共生育了6个儿女,可由于家境贫困,无奈把四儿子送了人。

  好不容易将其他5个孩子拉扯大,无情的病魔又悄然降临。1990年上半年,陈小清发现自己的眼睛出了问题:“我从亮的地方走到暗的地方,就突然有一阵看不到了。从暗的地方看亮的地方,满眼都是乱飞的黑点。”拖了半年,赵根定逼着陈小清看了医生。医生说是青光眼,将来会失明。

  谈起往事,两位老人对此已十分淡然。可当初,眼瞎后的陈小清曾趁着赵根定不注意,摸索着爬到家后面的山上,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看不见路,他一脚踩空,摔在一个岩石缝中。着急的家人发动邻居上山寻找,这才把摔伤的陈小清救了回来。

  因伤住院的日子里,赵根定贴心地照顾陈小清,洗脸、喂饭、擦身子……寸步不离。出院后,陈小清常常像石头一样,坐着半天不动,也不说话。为了给他解闷,赵根定常带他到村里的代销店门口去坐坐。

  2000年前后,陈小清又得了胆结石,发作时疼得在床上直打滚,赵根定立即把他送进了医院。后来,她打听到一种叫“滚地香”的草药对胆结石有疗效,就走了十多里路去找,并把草药移植到家门口种了一大片,靠这种药帮陈小清控制了病情。说起老伴,陈小清一脸笑意:“她啥都好,没有她,我早就没命了。”

  然而,2013年3月,赵根定也病了,走路经常摔倒,经检查得了脑血栓和贫血。“我的病只能靠药物维持着,有时候想想还不如死了算了,可是我怕自己走了,小清没人照顾。”赵根定叹着气说。坐在她身边的陈小清,啥都没说,只是伸出自己的左手,偷偷抹去了忍不住涌出的泪水。

  说起自己的子女,两位老人叹了口气。老大为了照顾他们,在泥房边上建了个小平房。由于老大媳妇也需要人照顾,老大就只好靠着家里仅有的一亩多地讨生活。唯一一个女儿嫁在30公里外的樟溪乡,身体也不好,女婿隔些天送点蔬菜来。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孙女5年前出车祸去世了,肇事者至今没有抓获……

  如今,老人住在37年前建的泥屋里,窗户用油纸糊着,家里没有像样的家具。为了节省药费,赵根定还把一天的药分成两天来吃。

  “他们这个村也不富裕,集体经济一年的收入才5万元,”老人所在村的驻村干部叶毅龙介绍说,“农村养老保险金目前是1个月100多元。像陈小清他们家,每个礼拜的医药费就要四五百元,两个儿子一年各挤出1000元的赡养费,根本不够用。”

  采访结束时,已近中午,两位老人坚持要送我们到村口,理由是“中午暖和,我们也要出来走走”。就这样,他们手搀着手,你做我的眼睛,我做你的拐杖,“执手相看”了65年。

  如果读者朋友愿意帮助这两位老人,请与本报联系,电话0571-85312025。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你是我的眼,我扶你前行 2015-01-10 3754649 2 2015年01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