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经济·潮生活

扩大海外投资,浙商有何作为

  徐王婴

  中国大规模投资海外计划,与中国 “一路一带”走出去发展战略相衔接,利用中国的外汇储备带动增长,通过资本输出带动消化过剩产能,是一石二鸟的战略,具备对外开拓和培育新外需增长点的双重意义。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走出去步伐,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显然,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走出去”已经升级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以外向型经济见长的浙江经济,素被称为“东方犹太人”的浙商有何感想,又将有何作为?

  有人统计: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籍的海外商人已达一百多万。综观过去浙商“走出去”的路径,大多还是以商贸或餐饮服务为主,比如分布世界各地的温州村、商贸中心、服装城、中国超市、中国餐饮等。即使是马云、李书福、郭广昌等通过资本市场的长袖善舞走向了国际大舞台,也仍是凤毛麟角;而能够延伸到国外打造产业版图的更是鹤立鸡群。当然,也有成功的案例,如万向在美国的扩张之路,华立借助泰国布局东南亚的发展等。但此次海外投资计划所涉的交通、基建、港口、能源等并非浙商所长,向来敢闯敢拼的浙商,此次能否搭上这辆顺风车?能否分到一杯羹?

  笔者曾参加过一次国企、民企对话会,会上一位国企老总感慨地说:为响应混合所有制的号召,国企拿出了很多项目准备让民营企业进来,但少有问津。笔者以为:面对国企推出的大项目,这里有浙商“个头小”的问题,还有“混合难”的问题。与此相仿,“铁公机”等大资金、大规模的项目也确非浙商强项。

  但正所谓“独行快、众行远”,习惯了“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浙商,虽然在过去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要走得更远,还是要摒弃小农意识,要善于借混合所有制之势壮大自己,要善于依靠“组合拳”借船出海。

  还是在那个对话会上,浙江建设集团董事长高兴夫向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抛出了“混合”的绣球,邀请华立集团共同在印尼投资建设30多亿元的地产项目。汪力成对此的回答是:“不一定是合资,但可以有多种形式,甚至是全方位的合作。”

  简略的回答,点出了一个不言而明的实质:国企、 民企的合作虽不是简单的股权合作,但国企、民企的融合与抱团将是必然趋势。也许,随着中国海外投资计划的日渐丰满,会有更多的浙商搭上“混合所有制”的风帆出海?

  当然,国内市场也还是很广阔,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哪个优先,也当有的放矢。对于广大的浙商朋友来说,“走出去”更多的只是一种思维方式。当前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做好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转型与升级。

  而笔者想说的是:无论是中国“走出去”政策也好,“一路一带”创建也好,都标志着中国已经真正走向了全球化时代。作为勇立潮头的浙商,至少得从海外投资计划中借一双国际化的“天眼”,在这个“捂冬”的季节筹谋下一个明朗的“春天”。


浙江日报 经济·潮生活 00011 扩大海外投资,浙商有何作为 2015-01-09 3691093 2 2015年01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