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人文世界·钱塘江

江南小巷

  在北方,好像没有巷子这个叫法。叫做,胡同。你听,胡同,嘴嘟成个筒形,舌头位置稍有变化,齐活儿。而巷子呢,张着嘴,就是一副笑模样,声调也是抑扬顿挫,光听声儿,就显得风情万种了呢。

  古往今来,江南的小巷便是无数文人墨客舒展情韵的地方,刘禹锡曾站在乌衣巷口,看着朱雀桥的野草招摇,王谢堂的牌匾斑驳,无限感慨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陆游听着雨打窗蓬,想象着巷口那卖杏花的女子清脆的叫卖声,写下了“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句。戴望舒也走过小巷,但他是那样的孤寂,带着那一份彷徨和寂寥,徘徊在小巷。而柯灵走过的小巷却是如此有灵性,优娴而贞静,在这里,柯灵体会了宁静淡泊的处世,远离名利的高洁,在他眼中,小巷“是人海汹汹中的一道避风塘”。

  说起杭州的小巷,戴望舒确实最得其要领。立冬之际,虽然说不清这气候是要叫做深秋还是初冬,但这冷冷的雨却是不由分说的下了起来。江南的小巷离不开水,水让巷子里的江南清气氤氲,让流逝的岁月如烟如梦,也让巷子里的人恬淡迷蒙。撑一把伞走着,踩着湿滑而洁净的青石板路,看雨打屋脊惊起的游龙般的水雾,听檐下滴答的水声,一种恍若隔世的熟悉和陌生感会唤醒内心深藏的落寞。看雨,心格外澄澈明净。清风徐徐,冷雨敲窗,是你表达不出的人生之美。

  《雨巷》所在的杭州大塔儿巷居闹市中心,因为离我读过的中学不远,小时候又有同学住在那里,记忆当中倒是还有些古朴清冷的印象。如今的这巷子多了些烟火气和繁华气,百度上一搜,竟然全是二手房的信息。偶尔路过时看看,饭店茶馆一溜烟顺街都是,诉说着永不停息的朝气,倒也应和了西湖的富贵气质。

  想要寻寻记忆中古朴的巷子,怕是要到运河边了呢。每次去桥西,都恨极了脚上的细高跟。车停路边,鞋跟敲在石板路上。小巷曲曲弯弯,正如江南曲折迷离的传奇。恍惚间又仿佛像是走进了一个故事里,幻想着这巷子里的旧时光,是否有王侯的恩怨、士大夫的高雅韵律,以及被蹂躏的美人。如今总有一些老人聚集在巷子的某一个地方,打牌、下棋、看报、拉家常。巷子里的故事,岁月里的故事,都夹在他们的皱纹里。这河边的巷子只是寻常的平民的巷陌,巷子深处不知哪家院落里传来麻将声、炒菜声、小孩的嬉笑声,似乎要击碎这湿漉漉的空气。

  巷子里的四季,风情万种。春季多雨,不紧不慢,欲说还休,有青苔从墙根爬上两边,细细密密,茵翠欲滴。夏日炎热,到了晚上,却是风凉,有一种穿堂风最是惬意,搬一把椅子或者索性把草席摊开在地上,风过,尽享其凉爽。秋夜,月光如水,照在巷子的石板路上,清冷傲娇,虚实难揣。冬季,江南也偶尔下雪,步行其间,雪花柔柔地贴着你的脸,待手去摸,早已化了,小的时候,屋檐下有冰凌子,最爱拗了来放在嘴里吮着。后来大人说那是猫咪的夜尿冻成的,便立马把这冰凌子扔得远远的,再也不碰了。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钱塘江 00020 江南小巷 2015-01-09 浙江日报2015-01-0900010 2 2015年01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