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松阳农民“逆袭”成了土专家

果袋销到哪,技术指导哪

  本报讯 (见习记者 金春华 县委报道组 孙志华) “山顶种一小块茶叶、北坡种猕猴桃、南坡种早熟梨……”近日,应省农科院作物所所长朱金庆邀请,到常山帮忙规划山地开发项目的刘志云看完“现场”后,立马给出了近200亩山地各地块的适种品种方案。19年前,“门外汉”刘志云经常要去请教朱金庆;19年后,刘志云经常被朱金庆推介到各地为果农“开方诊断”。

  1996年,28岁的刘志云从一个蓄电池店老板转行农业开发,承包了老家松阳县三都乡的100多亩林场,一口气种上了板栗、银杏等。“但是那时太年轻,一没技术二不懂农事,一年下来就收了一堆烂板栗。”说起艰难的开端,刘志云却认为还是亏得很值。于是,这位初中学历的农民又走进了学堂,先后参加了各种培训班、函授大学。在“充电”的同时,他到处拜师学艺,甚至从不少专家那边“悟”到了很多本领。

  “老刘这个人好学、好玩,脑子灵活,愿意尝试新事物、新技术。一般人种水果就种一个品种,他不干。光雪梨他就捣鼓出了4个优质品种。”刘志云的不少朋友都如此评价,“所以很多农技专家喜欢到他的基地来试种新品种。”渐渐地,中国农科院、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国内有名的农业研究机构成了刘志云常年联系的单位。不少农学教授、研究员与他结为好友。刘志云从“门外汉”逆袭成了“土专家”!他的公司近三年销售收入达2710万元,成为丽水市的农业龙头企业。

  “遇到问题,打手机问老刘,他会指导我们的!我们梨农喊他是我们的‘农技110’。”叶师傅在刘志云的基地边上种了十来亩梨,每年纯收入三四万元。

  最近3年时间,刘志云坚持每年下村200多天,手把手指导农户,培育出了760多户科技示范户。在他的影响下,松阳翠冠梨从无到有,目前已发展到3万亩,产值达到6000万元。三都乡由此成为远近皆知的水果乡。

  为提高果品品质,刘志云在2005年创办了果袋厂,果袋销往哪里,他就科普到哪里。目前,他的主要服务地域已达12个省、45个地区,带动农户致富近5万户。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果袋销到哪,技术指导哪 2015-01-08 3627660 2 2015年01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