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乐活人居·焦点

杭城楼市获新年首份利好

  本报记者 秦正长

  新年伊始,杭州楼市收获第一份利好。

  1月5日,杭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关于进一步加快萧山区余杭区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年起正式实施,萧山、余杭两地的户籍、就业和社保、社会救助、教育、公共卫生、市民卡服务、公积金制度、保障性安居工程、公共交通等9个领域的公共服务政策将率先“破题”,并逐步实现与杭州并轨。

  在地产界的人眼里,这无疑是一份与杭州楼市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意见”。

  主城副城相融,杭州房地产格局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市民购房将会有哪些更多的选择?昨天,本报专访杭州地产界资深人士、杰盟地产执行长兰洪海。

  记者:根据杭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快萧山区余杭区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从今年起,萧山、余杭两地的户籍、就业等9个领域,逐步实现与杭州主城并轨。您认为《意见》的出台对民生会产生怎样实质性的作用?

  兰洪海:我们都关注到《意见》其实已经明确了时间表和具体路线图,并指明专人落实责任,重点建立完善五个方面的推进机制。从今年1月起,萧山、余杭两地的户籍、就业和社保、社会救助、教育、公共卫生、市民卡服务、公积金制度、保障性安居工程、公共交通等九大领域的公共服务政策将率先“破题”,并逐步实现与杭州主城并轨。这九大领域公共服务政策,并非全部都能一蹴而就,马上到位。对于老百姓而言,更直观的感受是,萧山、余杭虽然早已经变成了杭州的一个区,与广大市民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户籍迁移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政策始终没有统一,也成为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难题之一。这些问题,不实质性对接,融入主城始终是一句空话。行胜于言,这是主副相融跨出的重要一步。

  记者:《意见》会对当下杭州楼市带来什么影响?

  兰洪海:就楼市而言,《意见》的发布,无论是对杭州主城的购房者,还是外来的新杭州人,都增强了更大的信心。由于主城受地域等诸多条件因素限制,楼市发展已进入到一个历史瓶颈期,是寻求外部拓展,还是内部挖潜,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曾几何时,杭州主城房价执全国高房价之牛耳,长此以往杭州的城市竞争力也势必下降,与同等经济规模的苏州比较,杭州房价几乎要高出一倍。而本次《意见》也将着力解决萧山余杭“同城非市民待遇”的问题,可以说九大率先融合的公共服务,几乎毫无例外的都是推动两区楼市发展的要件。可以说是对两区楼市最大的利好。两区的楼市好了,杭州还会差吗?

  记者:您能具体谈谈吗?

  兰洪海:我们对杭州中心区部分的市民做过一些抽样调查研究,一些原本三口之家或三代同堂的人家,“宁要主城一张床,不要萧余一套房”的情况依然存在。究其原因,不外乎对主城周边的交通,尤其是就医、就学、生活配套等等方面的担忧,户籍问题也是横亘在购房者面前的一座大山。比如,在三墩板块就有一个横跨西湖、拱墅、余杭三区的楼盘,住在同小区不同楼幢单元的业主,却“享受”着“同城不同层”的就学、就医待遇,这在国内城市中也是比较鲜见的。因此,破除萧山、余杭与主城区空间上的距离、心理上的隔阂,也是杭州市政府的应尽之举。

  换言之,杭州不只是683平方公里的杭州,而是拥有3068平方公里的大杭州。杭州人为什么不能住到自己的土地上呢?现在这个问题将得以逐步解决。公积金的同城化,交通的一体化,都是具有实质性影响的举措。尤其是地铁一号线的全线贯通,成为连接主城区与萧山、余杭之间的骨干线路,地铁2号线东南段成为萧山城区到钱江新城的快捷通道,即将建成的地铁4号线首通段将1号线和2号线连接起来,初步构建起杭州地铁网络主骨架。地面公交方面,主城区与萧山、余杭地面公交已全面实现一体化。同时,加强公交站点、公共自行车服务点与地铁站点的对接,实现便捷换乘。时空的快速交接,自然能打破距离的心理障碍,而这些恰恰是关系房地产项目成败所必须的条件。

  记者:那么,你认为《意见》会对杭州楼市格局造成新的冲击吗?

  兰洪海:有一点可以明确,萧山、余杭一日不入主城区,“杭州”一日“其实”难副,只有两区真正融入一体化发展,“大杭州”格局才能真正形成。自从杭州楼市的统计口径,从“主城区”调整为“(含萧山、余杭)”之日起,萧山、余杭就成为杭州楼市发展的“双引擎”和重要的“增长极”。而今《意见》所指,重点通过促进市域内资源的优化整合、要素的自由流动、产业的合理布局,直接强化了将中心城区的人口合理“疏散”的动力。相信接下来两区楼市会“承接”越来越多的“主城人”,与主城形成良性互动循环,杭州楼市定位也会主动退居“二线”城市之列,在新常态下专注营建最好的城市人居环境。

  记者:那可不可以说,萧山、余杭一旦纳入大杭州一盘棋之后,楼市的格局也会因此而改变?

  兰洪海:在683平方公里的“小小螺蛳壳”里,杭州已经做出了怎样的“道场”。其实,截止2012年末,杭州城市人口就已提前饱和,超过此前(2001~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中,到2020年,杭州的市域人口为820万,市区常住人口650万的数值,达到常住人口88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53.99万人。

  区域面积有限,人口太多,弊端显而易见。合理控制人口规模,推动城市建设重心向副城、组团和新城转移,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可是人口“转移”,并非一纸文件或者简单地对出生人口等进行限制,就能够解决的。

  萧山余杭又无疑是解决主城人口转移的最佳承接地。这些地方的硬件配套虽然越来越齐全,可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同城不同待遇”,使得“主城人”始终难以跨出“上山下乡”的一步。因此说,只有实现“同城待遇”,并在多方面的政策包括产业的规划等进行调整,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市民的心理障碍,实现自觉自愿的“自转移”。

  这种转移,对两区来说都是头等的利好。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多赢共和的局面。由此也会推动新年新一轮两地楼市的升温。

  记者:能预测一下,具体哪些板块或楼盘会成为热点?

  兰洪海:由于取消限购,以及限制购买力的金融措施进一步的松绑,中心区稀缺项目的“政策性压力”也会减弱,开发商会根据自身具体条件,“市场化”地进行价格的调增减。而两区首当其冲的,必将是一些性价比较高的地铁概念盘的热销。当然学区盘也是一个关注的热点。


浙江日报 乐活人居·焦点 00018 杭城楼市获新年首份利好 2015-01-07 浙江日报2015-01-0700010 2 2015年01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