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改:省钱更要能办事
朱 玲
2015年伊始, 新年新气象,“史上最严车改”强势破局。
这一次与以往20年的公车改革探索大有不同。由中央层面打头阵,历经五个月的洗削更革,公车封存和补贴发放已基本完成,可谓如期交卷,旗开得胜。如此神速、果断,可见此番改革决心之坚定。
中央已作出表率,接下来就该看地方政府的表现了。按照规定,地方党政机关车改的交卷期限是今年年底。这块难啃的硬骨头究竟能不能一举拿下,取决于各地这一年将如何作为,这也是公车改革真正的难点所在。
车改难,不仅难在触碰既得利益,更难在颠覆旧有心态。曾有地方官员抱怨:只给1000块车补谁还下基层啊!这句话,恐怕道出很多人的心声。实际上,这其中隐含着两类心态。一者,嫌车补太少。确实,跟那些年曾经享受过的公款消费、隐性福利相比,每月千元左右的车补简直“少得可怜”、“不值一提”。但别忘了,这不是在变相发放福利,车补本就只是为了满足公务出行的基本要求,它既不是增收致富的手段,更不是灰色收入的来源,车改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减少政府财政开支,如果还继续在车补上大手大脚,改革岂不无功而返?
还有一者,没车就不愿出去跑了。车改前后,待遇上的落差不是一点点,专车没有了,司机没有了,车接车送的美好生活成了回忆。从此,无论寒冬酷暑,出门都得“自食其力”,要么挤公交、坐地铁,要么打的、开私家车,并且车费、油费自掏腰包。工作生活“辛苦指数”猛增,“福利动力”缩水,上下班都觉得折腾,谁还愿意大老远出差、东跑西跑去基层?钱少费力,能不出门办事就不出门,这种消极怠工的懒政倾向该警惕。老百姓没有专车,不也照样每天出门?以前坐公车下基层,现在没了公车更要下基层,这才是全方位融入百姓生活,这才是回归正常。当然,在制度上,远途出差的差旅费保障得跟上,不能误伤了大伙儿的工作积极性。
省钱不办事的想法不能有,还在留恋专车接送、去下属单位或企业揩油的想法更不能有,边拿车补边享专车,这不是腐败是什么?坐惯了专车,享惯了专供,是时候彻底抛弃这种官老爷做派了,不要妄想这只是一阵风,等风头过了再卷土重来。放眼当前“三公消费”改革,厉行节约、严打贪腐的主基调一以贯之,公款吃喝、公款旅游“零容忍”,查处曝光不手软,百姓有口皆碑。“三公”之中,已有“两公”改革成效显著,现在终于轮到了公车改革,这一仗志在必得。
车改难,地方政府车改尤其难。各地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贯彻落实中央车改政策不能降格和变通。无论是分步走还是分批实行,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国有企业,“一把尺子量到底”,才是最关键的。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随着深化改革的推进,隐形福利的边界将越收越紧,由不得你说不。只有正视并欣然接受这种新常态,才能真正有所作为。新的一年已经开启,期待各地政府能快马加鞭,肯拼实干,来年收获一份让百姓满意的车改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