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商品指数、中药材指数、生姜大蒜指数……
浙商大研发15个商品指数
通讯员 王汝菲 记者 王婷
本报讯 指数是经济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可能你想不到,义乌小商品指数、柯桥纺织指数、中关村电子产品价格指数、上海有色金属价格指数、成都中药材指数、寿光蔬菜价格指数、水头石材指数等15个中国系列指数,都出自我省一所高校之手,它就是浙江工商大学。
黄金鹤在义乌经营一家工艺品公司,他每周都会关注义乌小商品指数走势,从中获得市场资讯,然后作出判断,安排工厂生产,避免因价格波动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你看,价格指数往低走了,我就会让厂里适时买入原材料。”
义乌小商品指数是浙江工商大学统计指数团队编制的第一个中国系列指数,诞生于8年前。通过“义乌小商品指数”可以了解行业的整体价格走向以及义乌小商品的批发、库存、人气等。懂得看指数对做好买卖非常重要,厂家和经营户都可以根据商品指数判断供求关系,然后选择适销对路的商品,保持合理库存,提高资金利用率。
由浙商大编制的柯桥纺织指数在发布5年后有过一场成效调查结果,受访者中93.03%表示“经常关注”指数,高达99.56%的受访者认为指数与市场行情相符,95.7%的受访者认为指数对其经营活动起到了解行情、预测趋势、指导定价的作用。
浙商大统计指数团队首席研究员蒋剑辉把自己参与的指数统计研究比作“为企业和商户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结合对指数升降的分析,企业和商户可以能动地把备货、换货、新品上市等环节协调起来,提升对市场的感应能力。
为了使学生能从统计指数产学研工作中受益,浙江工商大学先后在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和柯桥中国轻纺城等建立了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每年定期派出大学生前往实习,其中“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实践教育基地”还被评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如今,浙商大依托学科优势,把统计指数方面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开设了《统计指数理论与实务》《统计指数综合实验》等课程,适合所有经济管理类专业。浙商大统计专业大三学生梁茜发现老师在课上以义乌指数、柯桥指数等为教学内容,使用真实数据来编制指数,“这让我们大学生可以接触到真正的社会经济运作过程,很有意思。”
浙商大的指数编制研发能力声名在外后,还有人专门找上门来。近年来农产品“买贵”、“卖难”、价格大起大落等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生姜、大蒜等农产品市场行情曾出现过山车式波动,“蒜你狠”、“姜你军”等成为网络热词。为此,生姜、大蒜的重要产销区山东昌邑、金乡两地政府特别邀请浙商大指数团队编制生姜和大蒜指数。
用指数来描述和反映生姜、大蒜的价格走势后,有效地避免了批发商利用信息不对称、不透明操控市场、恶意炒作的现象,避免了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伤及消费者的现象再度发生。
由浙商大指数团队研发的中关村电子指数建立的报价系统,采集市场实际成交价,给消费者议价提供价格指导,避免其因不了解产品价格区间而遭遇价格不公。
王智楠是浙商大统计学院2013届毕业生,目前在阿里巴巴公司从事大数据研发。在校期间,他参与过义乌指数、上海有色金属指数等的解读分析工作,他主持的关于指数信息技术公司运作的作品获得过省“挑战杯”特等奖和全国“挑战杯”银奖,并与企业开展了合作项目,“我在校期间实际参与指数的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工作,活学活用,为现在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在信息时代,通过统计指数可以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以对市场做出推断或预测,为采取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建议。谈及未来,浙商大统计学科带头人李金昌信心满满:“我们希望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研发更多优质指数项目,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