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金华田园油画公社为13位农民办画展

乡土生活 入情入画

  本报金华1月5日电

  记者 张丹丹

  从今天开始,13位金华农民的70多幅作品在金华市婺城区的政府大楼里展出,为期一周。

  他们来自一个名为田园油画公社的兴趣团队,3年前才开始学习油画。他们用独特的乡土视野,绘就一幅幅让人耳目一新的艺术作品。

  故乡山水 吸引目光

  参展的70幅作品,描绘的是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人。这些农民朋友最熟悉也最有感情的场景,自然而然成了入画的最佳素材。

  金美春的《故乡》,村口拱桥在溪里的倒影,被游过的一群白鸭打破;黄美仙的《鸡》,是她家两只最会下蛋的鸡,正眯着眼打盹;李学军的《等候》,3个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在矮墙旁发呆,脸庞是模糊的,神情是迷茫的……

  这些作品,用专业人士的话说,是没有条条框框的,谈不上布局,甚至谈不上结构。“大胆”,是今天来看画展的油画家们口中频率最高的词语。张建林的《大山》,山在画的正中间,并不符合油画的传统布局。董桂芳的《油菜花》,一株油菜花超过整幅画的一半,甚至开出了画布。但这丝毫不影响它们吸引大家的目光。

  这些画,谈不上精美,却有着独特的乡土味道。在婺城区政府上班的宋女士就想买下黄美仙的《牡丹》。“如果不超过800元钱,我就买。”

  这13位农民,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经历,却因为同一个爱好,汇聚到婺城区文化馆的工作室,3年来风雨无阻。

  他们对油画的热爱,超越所有的障碍——年龄、背景、收入……

  张建林,是一名腿脚不利索、眼睛也不太好的残疾人。每周二,他都5时起床,转两趟公交车,步行两公里,花上两个小时,来到工作室画画。

  尹根粮,每月收入只有千把块,靠兼职送报纸、代理充话费赚来的钱买颜料、画板,从不心疼。

  他们当中,年纪最大的是金美春,已经81岁,最小的也过了不惑之年。他们的文化程度都不高,高中学历的尹根粮已经算是知识分子。他们的家境都不富裕,他们买最便宜的颜料、画板,一块画板画完就铺上底色再用。

  人生况味 流淌笔端

  “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那么爱画画?我说不上来,就是觉得画画能让自己高兴。”72岁的张红固告诉我们,他不高兴的时候喜欢画画,开心的时候也画画。他的喜怒哀乐,能随着手中的画笔流淌到画中。

  与其说他们热爱油画,不如说他们热爱生活。每一幅画,都融入了他们的人生体验。金美春的人生跌宕起伏,她曾是单位文艺骨干,退休后却扛起儿子数十万元的债务,包山种地当起农民。她的油画作品色差最强烈,浓郁的红、望不见底的黑,就像她强烈的性格。黄美仙最擅长画鸡,因为年轻时,她靠养鸡下蛋贴补家用,鸡是和她相处最多、最有感情的朋友。

  农民与油画的组合,最初并不被人看好。直到这些另类、大胆的作品,今天出现在大家面前。

  这是一种框架以外的美。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邱兴雄评价说,这些作品透露出不受约束、释放天性的潇洒和自信。“自文艺复兴以来,逼真地再现自然是许多艺术家所梦寐以求的。而在这群农民的油画中,这种表达更加直接和自由。他们不是观察生活,因为本身就在生活中,所以信手拈来,挥洒自如。”

  田园油画公社的创办人,是浙江师范大学科班出身的油画家郑红建。他是金华专业油画群0579油画部落的骨干。和专业油画家们在一起,他可以获得灵感,碰撞思想。开设教农民画油画的培训班,坚持3年还特意开办画展,这是为了什么?

  郑红建告诉我们,绘画能表达一个人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态度。每个人都有酸甜苦辣咸的五味人生,各种感悟与体验在人的内心发酵,就产生了对生活的渴望。很多人通过文字宣泄,而这群不善言辞的农民,则选择了绘画。因此,每一张画都有自己的性格、情绪,可以述说画者的心声。

  有时候,郑红建会产生错觉,到底是自己在教这些农民,还是农民们在教他。

  这种接地气的油画风格,与其说是在画风景、画人物,还不如说是在画人生,画感悟。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乡土生活 入情入画 2015-01-06 3749150 2 2015年01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