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美丽乡村·望乡

山村制米人

  通讯员 吴深荣

  如果问我们平常吃的米、面是怎么来的,每个人都会回答:“是粮店里买来的呀!”

  那你可曾想过,制米需要多少道工序,里面有多大的学问?冬日暖阳,我在义乌偏僻的小山村里居村,见到了坚守20年为村民制米的方其平师傅。

  隆隆的机房里,方师傅穿着老式的劳动服,浑身裹得严严实实,脸颊、眉毛挂满了白白的粉尘,一边观看脱壳的程度,一边不时调整加工的精度。

  方师傅说,以前农村没有碾米机,制米面只能用推子。推子的原理类似石磨,但它不是石磨,如果用石磨去脱壳,只会将谷壳和稻米一起磨得粉碎,用推子去脱壳则不然,它只会脱壳,不会将它们磨碎。他是全村第一个推荐去学机米的人,装上碾米机的时候,全村像过年似的,男女老少都跑来看。

  说起过去的光景,方师傅抬起头,露出一脸的自豪。每年谷物收成时,机米厂门口排长队,有时还要加夜班。后来村里人外出经商多了,直接到市场上购买现成的,他开工的时间也从往常的日班到周班,现在虽然是随叫随开,多的时候也就半个月开一次。他说:“山里人种的小麦、大豆、玉米,数量不多,不可能都拿到市场去卖,没人会加工,村里人就很不方便。”

  20年来,方师傅手中换了三套碾米机,眼里、手里都是碾米的学问,他能从机器声音听出碾白道数,抓把谷物摸出干湿成分,会随时排除故障。“现在大米生产越来越精细,一碾再碾,100斤大米抛光后就瘦掉2斤,市场里十几元一斤的高档大米,经过的程序还要多,损失得更多。”

  “有些大米表面很光亮,是抛光时添加了水或矿物油,这种米是毒大米,村里有碾米机,自己想吃粗就制粗一点,想吃细就做细一点。”方师傅为自己和村民能吃上放心的定制大米而高兴。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望乡 00020 山村制米人 2015-01-06 3741011 2 2015年01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