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新闻时评

期待指标思维能在司法领域彻底革除,也希望“唯指标论英雄”的行业领域都有勇气迈出革新步伐。

光看指标太任性

  杜 博

  今天是2014年最后一天,相信亲们都已经写好年终总结、填过统计表格、提交各种金光闪闪的数据了吧!抬望眼,柱状图高低错落,饼状图五彩斑斓,一式三份整齐划一;费思量,大脑飞速旋转回顾个人业绩,哪顾得上一件件鲜活过往幻化成干瘪数据;再回首,这整整一年,最终轻飘飘凝结于不超过3页的电子文档;长叹息,虽然很拼了,但数据大人还是不满意啊!

  没错,到了年底,很多行业都是数据“说话”声音最大的时候。不过,数据虽能保证效率和执行力,却不是万能法宝。有媒体报道,最近深圳市一些基层法院门前排起了长队,“盛况”堪比春运买票。有律师和市民吐槽,这是一些法院为了保证“结案率”,年底前一个月不立案所致。而12月20日起,新立案件将归属于2015年,导致此前积压未立的案子井喷。更堪忧的是,有业内人士指出“年底不立案”并非孤例,更像一种“通行做法”。

  那么问题来了:为了追求结案率,把有诉讼需求的老百姓硬生生“挡”下来,这样做真的没问题吗?

  司法权行使的目标在于,“让人民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注重个体与公平。但个体案件千差万别,办结的复杂程度也不同,一刀切予以量化考核绝不科学。尤其是当以指标排名决定法院及法官业绩时,一些法官就可能把社会公平正义搁置一旁,变身计件办案的机器。因此,片面追求结案率,不但违背司法规律,背离司法的专业理性,更会让当事人利益受损,让司法公信力受损。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取消对全国各高级人民法院的考核排名;除依照法律规定保留审限内结案率等若干必要的约束性指标外,其他设定的评估指标一律作为统计分析的参考性指标,作为分析审判运行态势的数据参考;坚决杜绝以保证结案率为由,年底不受理案件的做法。同时,各高级人民法院要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取消本地区不合理的考核指标。这一新规向着十八届四中全会司法领域去行政化的目标要求更进了一步。

  希望“年底不立案”的荒唐景观是最后一次上演,期待指标思维能在司法领域彻底革除,保障个案公平正义成为司法工作追求的准则。展望未来,也希望“唯指标论英雄”的行业领域都有勇气迈出革新步伐。


浙江日报 新闻时评 00003 光看指标太任性 2014-12-31 3744557 2 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