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浙江国土

富阳一户一宅树农居新标杆

  富阳一户一宅树农居新标杆

  本报记者 傅静之

  通讯员 李风 陈双兰

  富春江畔,作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的富阳,如何克服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平衡农民建房需求与捉襟见肘的用地指标?这项费心费力的系统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考量着管理与执行等多个部门的集体智慧。近年来,一套围绕农民建房、以“一户一宅”为目标的宅基地创新管理模式,正在八一村、春江村等多个样板村如火如荼地推进着。

  试点先行,老村焕新颜

  八一村是富阳“美丽庭院”创建的4个样板村之一。当你走进八一村,以24节气命名的村道两旁,绿化层次分明,“三线”入地,农居错落有致,健身场所、文化长廊一应俱全……

  现代化的花园式村庄,得益于超前规划。早在1994年,八一村以独具前瞻性的慧眼,出资10余万元,聘请高级规划师设计村镇建设总体规划。一直来,强化规划的刚性作用,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策,对占地面积、建筑限高等都作出明确规定,村里因此没有出现违法用地和建房纠纷。

  而距离八一村不远的春江村,在做通了大部分村民的思想工作后,逐步拆除了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围墙和附房,让车辆可以畅通无阻地直达村庄每个角落。村委会一楼的公告栏上,清楚地张贴着申请建房的农户资料——哪些人家要拿地盖楼,或者是哪些人家“一户多宅”上了违建黑名单,都一清二楚地公布出来,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据介绍,2011年以来,该村一直把拆违保障群众建房需求作为重中之重,坚决制止一户多宅和违章搭建附房现象;同时,结合“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整治工作,累计拆除违法建筑达5.5万平方米,打通“断头路”28条。今年以来,春江村通过盘活存量土地,安排39户符合条件的农户在老区建房,这个数字占到了该村申请建房总量的近7成。

  调查摸底,制定新规划

  与很多地方相似,这几年,富阳的土地资源也是捉襟见肘。据当地国土部门介绍,富阳每年专门用于农民建房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在180亩以上,占上级下达整个富阳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10%以上;但光是辖内276个行政村每年伸手向政府要地的面积,就达好几百亩,农民建房问题因此成为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之一。如何平衡、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将农民建房问题卓有成效地管理起来,成为富阳党委、政府以及当地国土部门及早破解的重要课题。

  从2012年初开始,富阳依照“疏堵结合、计划有序,责任明确、简政放权”的总体思路,打出了“一查二管三制度”系列组合拳。

  “一查”,即全面调查、摸清家底。根据最新的城乡规划,确定可使用的土地空间量,结合各地申请建房户的数量、人口基数等参数测算未来5年计划期内需求情况,为农村村民建房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管”,即实施横纵双向管理。横向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编制各村切实可行的《建房行动计划》;纵向为统筹全域建房管理,建立共同责任机制。

  “三制度”,即陆续出台了《关于农村建房管理的若干意见》、《农村村民建房行动计划(2013~2016年)》、《农村村民建房管理的补充意见》等政策,首次承诺计划期内每年保障农村村民建房用地审批不少于3500户,4年全域户均宅基地面积下降12平方米以上,并进一步明确了审批程序和审批政策,形成长效管理。

  通过近3年的努力,目前富阳农民建房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缓解。截至目前,已批准农民建房7537户,基本做到应批尽批。


浙江日报 浙江国土 00012 富阳一户一宅树农居新标杆 2014-12-30 浙江日报2014-12-3000007;浙江日报2014-12-3000008 2 2014年12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