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新闻时评

阻拦IMF改革,美信誉何在

  吴正龙

  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因美国会日前未能将其纳入拨款法案而再次落空,各方对美国阻碍IMF改革进程表示强烈不满,IMF承诺明年1月将制定替代方案,推进被延迟的改革进程。

  根据2010年方案,原来属于发达国家的6%的份额将转移至新兴经济体。中国的份额将由目前的3.99%大幅上升至6.39%,由之前的第六位跃升至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IMF第三大股东,投票权将从原来的3.65%上升至6.07%,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金砖国家也将全部进入前十位。这一改革被称作IMF的“最根本改革”。

  尽管此次份额改革并不会触动美国超过15%的一票否决权,但是仍然让美国感到它在国际事务中主导权受到威胁,因而采取拖而不办的策略,力图延滞改革实施。

  从本质上看,改革方案是IMF治理民主化的改革。现在坐在IMF“主桌”上的不是美国的盟友,就是美国的西方伙伴,而发展中国家却被集体忽略,在IMF决策机制中缺少话语权,根本利益得不到保护。改革之后将打破这一秩序,新兴经济体权重将获得大幅增加,不少新兴经济体将坐上“主桌”,美国对此前景感到不适应。

  对美国来说,改革的口子不能开。根据改革方案的要求,美国需将目前借给IMF的700亿美元危机应急资金中630亿美元转为份额增资。反对批准IMF改革的美国议员声称,在美国财政赤字高企、削减预算之际,批准向IMF增资,对美国来说代价太大。事实上,此项操作只是将美国的钱从其在IMF的一个账户转到另一个账户,并没有增加美国的负担。美国所担心的是,改革的口子一旦开了,未来前景不可控制。随着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所占份额不断上升,根据IMF定期要对份额作出调整的规定,西方在IMF的份额可能会不断被稀释,早晚将危及美国第一大股东的地位。

  此外,随着美国经济的改善,美国的优先日程已发生变化。美国当年积极倡导IMF份额改革之时,正是金融危机高峰、美国急切需要新兴经济体支持之时。如今,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结束,以及制造业的回流,美国经济的复苏获得了较坚实的基础。在此情况下,通过扩大外汇富裕国在IMF的权重以获取救援资金的诉求已不再迫切。

  美国朝三暮四的做法让一些学者也看不下去。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博格斯腾和杜鲁门撰文,公开呼吁IMF抛弃美国,甚至剥夺其否决权。他们提出两个备选方案:一是将2012年IMF总裁拉加德提议设立的临时双边信贷额度永久化,目前有38个国家参加,资金池达到近5000亿美元,而美国尚未参加,如果变为永久性安排,相关决策将由出资国家控制,美国出局;另一个更激进的办法是,增加IMF的总份额,使美国无法单独否决IMF的治理改革。

  美国在IMF改革问题上“撂挑子”做法,一方面说明美国因“家道中落”对其未来实力增长缺乏信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美国经常挂在嘴上的所谓“大国责任”、“领导作用”只是用来敲打别人的虚伪托词,只要有违美国的利益都可弃之如敝履。

  IMF改革因美国作梗迟迟不能到位,严重影响了IMF的公信力,使其代表性、合法性、公正性受到国际社会的质疑。明年1月IMF究竟采取什么替代方案,确保在2010年改革方案最终生效前,实现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份额和发言权的进一步提高,值得国际社会关注。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浙江日报 新闻时评 00006 阻拦IMF改革,美信誉何在 2014-12-29 3737271 2 2014年12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