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经济·新浙商

从种养到销售一体化自营

海亮跨界布局现代农业

  记者 颜伟杰

  本报讯 12月27日,海亮集团布局现代农业的首批四家明康汇生鲜食品专卖店在上海、杭州、无锡和诸暨正式亮相。

  位于杭州浙江外经贸广场的明康汇生鲜食品专卖店,开业首日,不乏闻讯而来的顾客。不大的店面中,来自广东海丰的胡萝卜、浙江仙居的草莓、湖北丹江口的青虾、安徽南陵的土猪肉、江西高安的高安牛肉等果蔬鱼肉,放置的井井有条。

  这些摆在货架上的生鲜,全部来自海亮集团自建的种养殖基地,通过手机扫描外包装上印着的特殊二维码,你可以查到所购买生鲜的产地信息、种养方式、用药标准、最后一次用药、检测报告、物流温度与时间等多个环节信息。

  “建这样一套农产品追溯系统可以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当天,为布局现代农业从公众视野中消失良久的海亮集团董事局主席冯海良也再度露面。他解释说,由于当下的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做农业无论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前功尽弃,“所以我们干脆做一个拥有全产业链的食品品牌。”

  “要做就做好的”

  日前,已经辞去集团和下属子公司董事长职务,且极少在媒体上露面的冯海良,再度高调亮相,似乎也表明了海亮集团对现代农业寄予的希望。作为浙江知名的民营企业,2014年,海亮集团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33位,也是全省第四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企业。

  “我现在80%的精力都放在了农业上,我是做农业出身,现在最向往的就是重新做‘农民’。”冯海良半开玩笑地说,“至于集团的其它业务,我现在很少去管。像海亮股份、海亮地产,这几年都发展很好,不用我去干预。”

  据了解,海亮集团目前拥有有色金属、教育、节能环保、农业、地产等五大板块业务,以及起步不久的金融板块业务。这几个板块的负责人,都是各个行业的专家、精英,有的曾是其它上市公司的高管或中层管理人员,“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人才,我也不用太操心。”冯海良说。

  而对于农业的热衷,“最初只是想解决海亮教育集团1.6万名师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冯海良说,2011年,他准备在诸暨找1000亩土地自己养猪、种蔬菜。后来,又请了浙江大学的4名教授,一起探讨怎么做这1000亩基地,聊着聊着就觉得这是个很大的产业,“搞好了不但能为企业发展做贡献,还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10月份开始,冯海良先后邀请100多位农业专家到诸暨店口,这些专家都是蔬菜、水果、禽畜、水产等农产品的种养殖和流通方面的前辈,有的还是中粮集团、正大集团、先正达生物等业内知名专家,着手布局现代农业。

  “要做就做好的。”冯海良说,良田出良品,好水养好鱼,从2011年开始,海亮集团的农业团队走遍300多平方公里,寻找在土质、水质、空气质量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的农业基地,“绝对不允许土壤重金属超标或者存在化学污染。”

  至今,海亮农业已在全国各地寻找、建立了30个优质农业区域基地,其中16个已正式投入生产,有8个基地已开始向市场供应自己生产的农产品。

  全产业链自营

  “因为受天气、时间、运输等条件的限制太多,农业其实并不是一个讨巧的行业。”冯海良坦承,海亮农业品牌“明康汇”一问世,即被定位为全产业链,“囊括了从选种、种养、加工、储运乃至终端销售的垂直一体化系统”。

  较之于订单类全产业链,“明康汇”产业链内全部自营,“通过对所有环节予以把控,以避免系统和割裂性风险”,为真正意义上的全产业链。也因此,在短短三年时间内,海亮组建了覆盖特色农产品种养基地,有机饲料、肥料加工、农产品检测、加工和仓储配送等环节的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和明康汇健康食品集团。

  从最初的设计方案到寻找基地、网罗人才,海亮集团今年的投入金额已达到近30亿元。集团计划2015年投入120亿元到150亿元,包括120万亩生态种植基地、耕地、山林,220万亩生态禽畜水产养殖基地。

  而海亮的投产资金全部来自于自有。2013年,海亮股份的业绩超过同行业六家上市公司同期业绩总和,整个海亮集团的营业收入为1003亿元,2014年整个海亮集团的营业收入预计超1200亿元。从种种财务数据来看,海亮确实不虞资金。

  “不过,我们不会做‘土豪农业’”。冯海良表示,明康汇终端门店的参照标杆是美国连锁超市“全食”,这家以生鲜为主打的美国有机食品超市连锁公司针对中产阶级家庭,不仅提供单纯的食物,还配有专业的营养师为其进行专业解读。

  全封闭的运作方式也为原来的土地经营者提供了更多保障。在最先建起农产品基地的江西高安市,过去每年每亩地的产值只有600多元。限制利用土地流转政策,农民把土地出租给海亮集团,海亮集团再返聘农民成为合同工,管理自己的土地,当地农民从每亩地里获得的收入上涨到每年近2万元,吸引了很多打工者返乡。

  但并不是所有地区的农户都可以进行合作。海亮生态农业集团研究院院长助理徐冉博士说,海亮在合作之前,要对当地土壤以及水源是否符合环保要求做出评估,而海亮也会承诺,在当地生产的所有农作物不使用国家禁用的农药,同时将禁用的范围扩大两倍。尽量减少化肥的使用,不生产反季节蔬菜。

  重建诚信体系

  从铜加工起家,农业基础近乎为零的海亮集团,如此重装上阵陌生的行业板块,如何面对从未面对过的风险?对此,冯海良有自己的认识:“产销分离,信息不透明、环境污染都是造成食品问题的主要原因,但诚信的匮乏才是根源之所在”。

  因此,在组建“明康汇”之前,冯海良就着手设立了严苛准入标准,出台《员工诚信守则》,强化员工诚信意识,与明康汇全体员工签订诚信协议,约束员工不诚信行为,并在公司官网设立诚信曝光台,如果发现问题,就把“家丑”外扬,“相对于被列入了这一行业的黑名单”。

  另外,在海亮集团、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明康汇健康食品集团分别设立诚信监察室,对公司违背诚信行为,多渠道监督、检查、处理,受理消费者投诉。“我们希望通过此类方式推动诚信体系落地,构建行业从业者诚信守法的外部约束机制,同时在企业内部形成文化驱动的长效管理机制。”海亮人力资源部总监汪洋表示。

  纵使赌上人性及制度砝码,但对于海亮来说,仍需要缜密可靠体系予以支撑。“农产品全程追溯体系”是海亮农业的又一砝码。海亮集团首席信息官丘立涛介绍,明康汇披露信息覆盖蔬菜、鱼类、肉类等自产全品类生鲜,涵盖产地信息、种养方式、用药标准、最后一次用药信息、检测报告、物流温度与时间等多个环节,“堪称国内最为详尽的农产品追溯体系。”

  “农业食品之于公众脆弱的信任体系正待重建,我们不期望这样的做法仅仅成为一场形大于实的作秀。而是希望能够真正规范员工的行为准则,作为我们一切行动的基石,从自净开始,直到净化整个行业。”冯海良称。

  “彻底扭转农业食品安全形势目前绝非旦夕之功,也非一家企业所能作为。”冯海良说,“我们希望通过成功开创大规模的生鲜食品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引领更多企业参与。通过树立行业标注,修补现实裂痕,达成集体共识,形成合力,从而能够让现时现景予以改观。”


浙江日报 经济·新浙商 00010 海亮跨界布局现代农业 2014-12-29 3739121 2 2014年12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