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要闻

一条河是如何变清的

——海宁一位河长的治水日记

  本报记者 陆遥 海宁日报记者 万姗

  记者在走基层过程中,翻阅了海宁一位流域长的治水日记,跟他一起回顾这一年的酸甜苦辣。

  人物名片:周洪胜,海宁市马桥街道副主任,海宁木场桥港河道流域长

  2月26日:

  河长,管得更宽了

  这个月,我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海宁木场桥港河道流域长。

  几天前,市委书记林毅来我们街道考察,看到主要河道上漂浮着一些垃圾。负责的河长有些冤枉,因为垃圾是从上游漂过来的。

  这一年,海宁要向着“四类水体占比50%以上,基本消灭劣五类”的新一轮治水目标迈进,不断开拓思路,推陈出新,治水也要有新办法。

  海宁市治水办提出,要从线性的治水变为区域内的治水。每条河有一个主干道,主流河长要统领支流河长,形成区域化治理。

  这意味着,我将从过去的小河长,变成流域长。以后,整个木场桥港流域在马桥街道内的河段,就都归我管了。

  4月1日:

  大小河长协同治水

  今天,我们木场桥港流域的29位河长一起坐下来,开了个会。

  我们负责的木场桥港是市级河道,流经4个乡镇和街道,在马桥境内长7.2公里,有28条支流,经过两个行政村,十多个自然村。

  我们约好,每个月开一次流域例会,29个河长要全部到齐,大家来比一比,看谁先把河道治理好。

  同时,我们还建起了微信群,每周都要在群里发送巡河信息,方便大家及时了解问题,找出对策。一旦小河长遇到了不能解决的问题,我就要找到有关部门出面帮助协调。

  水系就像树干,大河长要带动小河长,整棵树才能生长。

  8月20日:

  啃下一块硬骨头

  利众村是个养猪大村,村民中有将近一半是养猪户,年存栏量8000多头。生猪饲养太集中,废弃物排放量大,这一段的河长是村支书沈育群,他说工作很难做。

  最密集的一段,河道周边住着20户养猪户,去年夏天,臭气难闻,水质天天都是劣五类。今天,我们终于把这20户人家的最后一户劝退了,这一片区域的水质也恢复到了四类水。

  仅仅在一年前,这里每家至少养猪20多头,每户的损失至少在几万元。老人家都是靠这个养老的,让他们拆猪棚,等于断了他们的生计。为此,我和沈书记跑了不下十几趟。

  我们说,小孩子要结婚,姑娘进来看到这么差的环境,感情再好也跑了。老人们听了,也渐渐听进去了。

  现在,一些养猪户在我们的引导下转产转业,猪棚转变为菇棚,发展高效农业,日子过得挺不错。

  12月24日:

  百姓满意,才是真的好

  年底了,我们忙着验收。

  按照规定,河道15米内不能有低小散企业。为此,在上个月底,我们关停了94家相关企业,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海宏照明有限公司是家涉汞企业。企业主投入上百万元改造整顿,变低小散为高大上,短时间里,产值就翻了一番。

  农村生活用水也是个大问题,今年,我们完成了50%的农村生活用水入管网,在郑洋村建立了生活污水处理试点。这几天,村里的生态型污水处理系统已投入使用。老百姓都说,有喷泉、有绿化,鹅卵石路面,想不到生活污水治理好后,能这样清爽,简直变成了小公园。

  只要能看到实效,困难就迎刃而解。上个月的综合水质排名,我们街道从3月的全市倒数第一,变为现在的全市并列第一。

  看着河道逐渐变清,我觉得,这一年,过得真是充实。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8 一条河是如何变清的 2014-12-26 3734138 2 2014年12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