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理论视野

打通文化惠民
“最后一公里”

——对进一步推进社区文化综合体建设的思考

  借鉴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经验,杭州市下城区积极探索社区文化建设新途径,整合打造集文化展示、精神传承、学习教育和娱乐活动为一体的中心城区“文化礼堂”——“社区文化综合体”,也就是以“三类社区”(传统社区、楼宇社区、城中村社区)为单元的基层文化活动综合场所。我们通过健全机制、合力推进,挖掘优势、建立范式,统筹协调、整合资源,文化惠民、共建共享等一系列举措,重点对老年人、未成年人、社区青年、楼宇白领、新市民(外来务工人员)等不同人群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推进社区文化综合体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14年,全区以街道为单位建成8个示范性社区文化综合体,并以此带动辐射更广面上社区文化综合体的建设。

  社区文化综合体建设是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创新举措,它的探索和发展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实践中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管理社会化水平有待提升;城市社区先天性文化凝聚力相对不足;全面推广和标准化建设有一定制约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按照“丰富内涵、提升品质,完善机制、有序推进”的要求,努力将社区文化综合体打造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阵地、公共服务的新空间、文化活动的新场所、精神文明的新平台和百姓品质生活的新家园。

  规范标准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社区文化综合体建设虽然不搞一刀切,但在场所、功能、团队、活动等方面有规范性的要求和相对固化的基本标准。要认准“精神文化家园”的终极目标,在“五有三型”标准基础上,充分发挥城市社区优势,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地推进,建一个成一个,成一个用一个。同时,也必须尊重不同社区和居民群体的客观差异,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坚持“试点先行、典型示范、逐步推开”的思路,在抓好示范点建设的基础上,全力推进面上工作。采取“分类指导、分批推进、合理布局”的策略,逐步建成一批集学习型、礼仪型、娱乐型于一体的文化乐园。

  综合体与文化公园建设相结合。一方面,要做强综合体,进一步充实、丰富、创新综合体的服务内容和功能,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及杭州“一月一主题”实践活动,为文化公园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价值承载、文化支持和文化引领,使之成为文化公园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要主动接轨文化公园建设,依托文化公园大环境,丰富活动形式与载体,除了发挥好“6+1”板块功能外,还可以整合少年宫、美术馆、园区及辖区单位各种文化资源,保持内容的鲜活生动,使综合体的文化气息、文化气质实现更大范围的传递与辐射,并借文化公园在覆盖面和人气方面的优势,增强文化综合体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提升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政府主导与社会合作相结合。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加入社区文化综合体建设。政府在顶层设计、政策保障以及规划设计、配套设施、运行机制的构建等方面加强领导,同时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让社会组织进驻综合体。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有效调动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的力量,不断完善综合体建设由社会各层面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和开放式服务的运作体系。有效改善文化综合体管理资源相对紧缺问题,推动提高社区文化综合体管理的社会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建设合力。

  提升品位与彰显特色相结合。综合体建设在内容设计上,要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有品位,进一步彰显特色和打造品牌。尊重楼宇社区青年、新市民、传统居民的不同特点,培育形成自身特色,让不同群体都能找到适合的去处,在他们的主动参与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宣传教育落地生根。结合送文化、种文化,通过非遗传承、高雅艺术大众化等,着力在内容、形式、机制等方面形成独特品牌,力争做到“一社一品”、“一体一色”。

  全面推进与完善机制相结合。综合体建设工作在务实、分步推进过程中,需要有更完善的机制作为保障。要从完善文化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高度认识综合体建设的意义,把其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党委宣传部门担负起牵头协调职责,文明办、财政局、民政局、文广新局等部门密切配合,联合推进工作。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要对综合体的“管、建、用”切实担负起职责,共同促进综合体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为杭州市下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浙江日报 人文·理论视野 00014 打通文化惠民
“最后一公里”
2014-12-26 3735953 2 2014年12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