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异国他乡的感动
本报记者 方力
【关键词】 特别家访
【长镜头】
都说,记者每天面对不同的事物。我想是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每一次出行都是一次增长见识的旅程,那些,书本上没有。
那些法式建筑和马路上“乌泱乌泱”一片的摩托车,成为越南河内的街头一景。虽然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但那里的年轻人与我们接轨:爱看韩剧、喜欢中国明星……今年上半年的这次越南行,让我感受到这个国家的文化。
在河内,我认识了当地一名学中文的女大学生——河内外贸大学大四学生阮琼芳。琼芳家有三姐妹,她排行老二。由于家里人多,琼芳把她的房间让给了我。小小的房间收拾得很干净,写字台旁的书架上摆满了书,最显眼的是一本现代汉语词典。
不会说中英文的阮爸爸,比划着帮我开电视,让我用电脑;笑容甜美的阮妈妈拿出了招牌厨艺——越南春卷。越南春卷和中国的不同,皮软软的,里面结结实实都是肉。配上一大碗鱼露,两盘白米线,一盘生菜,一碟泡菜,就是那天的午饭。
琼芳告诉我,平时她们吃米饭为主,这样一桌饭菜,通常只有过年时才吃,我听了,顿时很感动。
琼芳全家都很喜欢中国,不断问我有关中国的事。“我很想去中国留学,想去上海。”琼芳的成绩很好,但一心想为父母分忧的她,最终选择毕业后先工作。
和琼芳相处虽然只有短短两天,但我感触很深。别看她只有21岁,但帮妈妈做饭,在爸爸的小作坊打下手都不在话下。我每餐吃什么,每天去哪些地方,她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甚至去买东西,她总抢着拎重的袋子,仿佛我才是需要照顾的妹妹。
这让我想起,去越南前,有未婚男性友人开玩笑说“让我带个越南妹子回国,温柔贤惠”。的确,越南姑娘的这种特质,在琼芳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