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养老

莫道桑榆晚
运河爱满天

“幸福养老浙江样本”之杭州市拱墅区纪实

  大运河成为世界遗产,最开心的,是那些居住在大运河两岸的杭州拱墅区的老人了。这个世界上,又有多少人能有幸颐养在一千多年的“遗产”边上?那是一种心理的享受。然而,更让这些老人开心的是,拱墅区近年来在养老事业上作出的巨大努力、获得的累累成果,那是一种全身心的享受,实实在在的享受,幸福的享受。这几年,老人们看到的是, 92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1家集中托老所、58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60个老年食堂,一家一家不停地在身边冒出来,一位位老人满脸怡然地被簇拥着住入这些“敬老院”;感受到的是,关切的问候、深深的关怀、细致的呵护。他们甚至知道,因为拱墅区的养老工作做得好,做得新,做得成功,都引来了全国各地无数的同行们前来学习取经。

  机构养老

  走出全新路径

  这家“公建民营”的全名是:杭州和睦老人公寓。它是浙江全省第二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却是第一家取得成功的“公建民营”。一个可以佐证的数字是,开办了11个月,床位405张,至今已有125位老人入住。业内人士都知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也是一个成功的标志。

  这是怎样的一个养老公寓?

  走进养老公寓,感觉大堂、走廊、房间,来来往往满脸笑容的服务人员,甚至花园,都让这里看起来是个星级宾馆。只有看到在下棋的、坐在阳光下的,或是服务人员搀扶着缓慢走过的皓首,你才会突然觉得,哦,原来这里是老人公寓。

  事实上,这个老人公寓,承载着很多东西,它既作为拱墅区老年公寓的二期工程,被列入“2013年拱墅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十大工程”,更是拱墅区社会化养老的一个试验田。这里原来是一个企业。搬迁后,拱墅区花了4000多万元,把它收回、建起。去年仲春,拱墅区民政局通过公开招标,最终确定由民营的杭州和睦医院,投入1000多万元来经营,杭州第一个、全省第二个“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就此产生;当年底,一个占地面积十多亩、房屋面积8000多平方米的社会化老人公寓,就此运营。

  问及这个社会化养老模式为何成功,拱墅区民政局负责人说:“从过去的情况看,由政府大包大揽的养老模式,既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养老模式必须改革、创新,必须要走社会化的路子。和睦老人公寓的成功,主要归因于我们从这个公寓的实际出发,走社会化养老路子。而且,在选择合作对象,即由谁来经营上,我们结合了医养结合的大趋势,选择了和睦医院,这就为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可以为和睦老人公寓的成功,找到一千条理由,比如地段,坐落在美丽的京杭大运河桥西边,距离京杭大运河只需步行5分钟,公寓周边环境优雅、配套设施齐全,还有浙江老年关怀医院、杭州市二医院等医疗机构;比如,公寓功能布局合理,细化到 “失能区、失智区、监护区、休养区”,室内配置了中心供氧系统、电子呼叫系统等先进设施;比如,全部实现专业信息化覆盖、智能一卡化管理,分级管理,能为各类老人提供专业化的特色服务,包括心理干预……但最根本的,还是走了一条全新的养老路子。

  在拱墅区,这样的“公建民营”养老模式的探索、实施,几年前就开始了。在最新的一份关于拱墅区养老服务工作的汇报材料中,我们看到“大力推进机构养老建设”的大段描述。字里行间,显示的是如何多种模式并举、多条腿走路,如何创新、改造建设发展机制,最终把机构养老做大做强。

  几年的努力,拱墅区的机构养老成绩斐然。目前全区养老机构已有9家,其中6家是“公建民营”,床位数超过了2000张。

  医养结合,是最受老人们喜欢的。目前,全区9家养老机构中,已有3家配备了专业医疗设施。有的与附近医院签约合作;有的设立医疗服务中心,配置齐全;有的专门聘请了几十名医生护士,全天候照料老人。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老人,在这里看病,被纳入了医保……

  居家养老

  造就怡享环境

  走在拱墅区的街道马路上,你会发现,拱墅已完全不是老概念里的破旧市区,现代化的高楼、大街,传统的黛瓦粉墙江南小弄,加上一条古老美丽的运河,把一个拱墅区装扮成了老人颐养的梦想天堂。也正是基于对拱墅居住环境的自信和多措并举养老的设想,居家养老在拱墅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承担起了大多数老人的养老责任。

  “要说居家养老,用‘5432’就可以概括我们整个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区民政局负责人介绍。

  这是怎样的一个概念?“5”是“五养”服务;“4”是“四项举措”;“3”是“三级网络”;“2”是“两种服务”。

  事实上,这是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可以说,拱墅区投入了巨大的财力、人力建起来,才让数万老人能在家纳福、颐养天年的。光一个“5”——“五养”,就包含了很丰富的内容:

  膳养。目前,全区建起了60家老年食堂,其中,大多数是社区通过社区用房进行实体化运行,一部分是通过社会福利机构或社会力量进行配送。“继续鼓励各社区和社会力量依托各种资源,采取自办型、合作型、承接型等方式开办老年食堂”;

  休养。近60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每天接纳社区大量的老年人日间在此休息、娱乐、交流。拱墅区还在和睦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等处探索“社区主导+社会化运行”的模式,将政府保障、社区医疗、专业技术、商业服务等社会资源整合起来,建立包括政府补贴、机构运行、个人付费的综合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这种立体式保障老人利益的探索,很快引起了全国养老业的关注,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团,几乎踏破了和睦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的门槛。大塘巷社区“老来乐会馆”、红石板社区“老来俏会馆”、华丰社区“巧媳妇”绿色餐厅、南苑社区 “幸福大家园”、霞湾巷社区“阳光大管家”等,也是亮点纷呈,名声鹊起。

  乐养。拱墅全区92个社区的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文娱活动室、健身场所,全部免费向辖区老年人开放。区、街道、社区整合各种资源,通过文体类的社团丰富老年人业余生活。至于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和90岁以上的老人,区里都是赠送报纸给老人看的;

  健养。拱墅区卫生局以及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为7万余名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派遣医务人员上门服务,构建优质、便捷的居家养老“15分钟”医疗健康服务圈;

  助养。政府为老人购买服务,由杭州健康社区服务中心、心连心、元墅、巾帼西丽等9家社会组织向辖区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提供生活照料服务,解决老人的实际生活困难。

  再来看看“两种服务”,实际上是两种服务模式。包括了丰富完善社区助老助残服务模式和积极扶持发展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对不符合政策,但确实生活不能自理或需要帮助的,以及离休干部、市级以上劳模、重点优抚对象、纯居干等有特殊贡献的老年人,由助老员上门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引入社会组织,通过公开招投标、专家组评审等形式,确定拱墅区元墅综合服务中心、拱墅区幸福大家园养老中心、拱墅区巾帼西丽老人服务中心、杭州慈鸿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参与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里来,为老人进行专业化服务。

  困难老人的居家养老,受到了特别的关注和关爱。这些低保、困难、低收入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经第三方评估后,根据评估分值,确定服务时间,签订服务协议,定人、定时、定服务。目前,全区4100余名老人每月享受到了政府购买服务。

  有人说,在拱墅养老,是一种福气。此话不假,看看一组数字,我们就知道:全区已建立起92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1家集中托老、58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6个社区日托所、10个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到该区民政局采访,一上二楼,前面赫然立着一堵墙——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7万多个老人,就是他们工作的中心!

  不仅仅是这个代表政府关爱老人的指导中心,也不仅仅是这些服务站、照料中心、日托所……现在的拱墅,社会各方都被动员起来,参与到爱老、护老、助老的行动中。“各街道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整合机关、学校、共建单位志愿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志愿服务52场次,按需结对,为敬老院、独居、高龄、失能老人提供帮助、慰藉、医疗、生活照料,累计志愿者5400人次,为10661人次提供志愿服务。”一份材料这样描述今年上半年的养老工作。

  智慧养老

  托起幸福未来

  今年,杭州市作出加快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打造智慧城市的重大战略决策,拱墅区反应迅速,智慧养老受到空前的重视。一个细节是,去年11月,拱墅区通过公开招标引进中国移动共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70岁以上独居、孤寡、空巢及80岁以上老人派送“一键通呼叫器”或“关爱手机”, 截至11月底,共计发放18784台,累计服务人数17453人。同时,呼叫中心日均接听电话308次,累计接线量达105665通。

  所有符合条件的老人都已免费分发到或将分发到手机。按拱墅区民政局的设想,这个手机“功能”多,老人们可以通过这个手机,紧急呼叫,日常服务。甚至,可以与养老服务机构的专业服务人员聊天、倾诉。

  据介绍,就在一年前,“在区委、区政府领导支持下”,拱墅区民政局结合老年人实际需求,腾出二楼办公用房,整合改造出了这个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内设“智慧养老”呼叫坐席。然后,以区居家养老服务为中心,充分整合社区、社会多种服务资源,引进先进技术手段,全力打造全区的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及时高效地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居家养老服务。

  伴随着这个平台降临的,是养老服务中心热线。

  这个功能强大的平台,主要通过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完成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搭建、信息化平台及呼叫中心建设、呼叫器终端发放、居家养老服务请求受理及服务提供等工作,全面实现老年人基本信息库建设、养老政策法规管理、老人呼叫响应、紧急定位救援、老人常态监控,并通过建立街道、社区与辖区居民的沟通桥梁,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社区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智慧养老平台还整合社会组织参与为老服务。鼓励各街道有选择地多家引入,形成竞争态势,为老人提供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服务。最新的统计表明,共整合为老服务商家及社区为老服务机构超过1000家,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商9家,越来越多的老人在不知不觉间,享受着越来越多的智慧养老带来的便利、关怀和温暖。

  正在加速建设中的智慧养老,是“一个网站,四个平台”。一个网站,就是拱墅区养老服务综合服务网站。拱墅区指望,通过这个网站——

  实现全区养老机构、社区、医疗护理机构、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机构的网络互联、信息共享,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信息化建设;

  推广远程健康监测,拓展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的惠及面,探索养老、保健、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模式;

  实现老人数据、就医数据、亲人数据、服务人员、服务机构、服务信息等数据的一对一、一对多匹对管理,规范养老服务标准、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通过标准化的开放接口、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资源和社会化养老服务资源。设置统一的受理号码,统一受理老年人服务诉求。实现与本地电话、老年手机、固定呼叫器以及其他终端设备的呼叫无缝接入;

  根据老人及其家人的不同文化层次,提供多渠道的养老信息悉知和诉求窗口(包括养老服务网站、手机终端、微信公众平台、数字电视、呼叫热线等)。

  四个子平台,则包括了智慧养老调度平台、智慧养老监管平台、智慧养老支付平台、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我们怎么做,做了多少事,不重要;重要的是,老人们都得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是的,我们从拱墅智慧养老中心工作人员繁忙服务的景象中、养老服务热线此起彼伏的呼叫应答中,感受到了老人们的幸福感受。拱墅一位老人写下的“莫道桑榆晚 运河爱满天”,大概正是拱墅7万老人感受的最好写照。


浙江日报 养老 00014 莫道桑榆晚
运河爱满天
2014-12-24 浙江日报2014-12-2400009;浙江日报2014-12-2400010 2 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