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电能替代” 助推雾霾治理
王乾鹏 茹继英 吕超波
还江南水乡碧水蓝天,“电能替代”也许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2014年,国网绍兴供电公司在全市大力推广“电能替代项目”。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份,绍兴全市完成电能替代电量2.6亿千瓦时。数据背后,是供电部门通过深入挖掘、主动对接、示范推动,争取政府支持,全面实施推广“电能替代项目”,优化能源结构,防治大气污染,助推雾霾治理。
电能替代
打造无烟低耗茶区
11月24日上午,嵊州市贵门乡雅安村坞岩坑自然村村民商苗章,趁着农闲,正擦拭整理自家3台炒茶机,准备迎接来年的春茶季节。
“我们祖辈都是烧柴制茶的,但是用煤、柴制茶,加工出来的茶叶色泽、香气,没有电能炒茶机这个味道好。”老商端着一杯刚泡好的茶对笔者说。
用柴制茶还不环保。据统计,每加工1公斤干茶,需耗柴15公斤,全年加工茶叶以2万吨计,即需耗柴30万吨,相当于51.6万亩森林,增加二氧化碳排放10万吨。
近年来,嵊州市供电公司积极配合政府部门推广应用电能茶机,以电能替代煤炭和木柴,走出了一条电能替代的特色服务之路。
但随着茶机的增多,每至春茶季节,嵊州市产茶区的用电负荷和用电量随之猛增。用电高峰甚至比迎峰度夏更加来势凶猛,“低电压”、“变压器超载”、“线路卡脖子”等问题也接踵而至。
“近5年来,嵊州市供电公司已累计投入1.5亿元,对茶区逐年实施村级变压器增容和线路改造等电网改造工程。农村配网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大大提高,茶农用电问题彻底解决。”嵊州市供电公司负责人介绍。
现在,有了充足的电能和完善的服务,茶区已多次实现制茶设备升级换代,茶区生产也开启了“无烟低耗”模式。目前,嵊州市已有电能茶机10万台以上,制茶产业也全面进入电气化“无烟”时代。
电能替代
打造绿色生态城市
新昌县通用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轮轴、轴承毛坯及铸件的企业,由两台(1台10吨,1台7吨)冲天熔炉进行熔铁浇铸,采用焦炭燃烧加热熔铁。一天需耗焦炭10多吨,一年需耗焦炭5000多吨。排放出的大量烟气和粉尘,对工厂和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社会反响强烈。
对此,自去年上半年以来,新昌县供电公司多次上门,为该企业实施中频电炉替代冲天熔炉的“煤改电”方案出谋划策。
“该煤改电项目采用4台4吨中频炉,每台用电容量2500千瓦,代替原来的燃煤冲天炉。”新昌县供电公司客户经理董青江介绍。该企业的煤改电项目于去年12月顺利投产。投产运行后,一年就为该企业节省开支100余万元,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0吨,减少烟尘排放95吨,周边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得到有效控制。
截至11月,新昌公司已累计完成改造项目5项,累计增售电量1700万千瓦时,减少标煤6500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5万吨,减少烟尘排放126吨。有力地改善了当地的空气质量和生活环境,为打造绿色新昌作出了贡献。
电能替代
示范引领多域拓展
走上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的学生宿舍楼顶,会发现每栋学生公寓楼顶上,都有9组空气能中央热水机组。这些机组可以同时给1344间宿舍供应热水,服务8000余人,供热面积达到4.7万多平方米。
“我们学校接受了电力部门的建议,用空气源代替以前的煤锅炉。现在全天候供应热水,不但节省了费用,又节能环保,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后勤负责人介绍。
经过核算,采用这一项目后,学校比原先设计的燃煤锅炉制热水,每年可节约运行费用15万元,相应减少消耗燃煤380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80吨。
该项目正是绍兴供电公司今年“以电代煤”项目的示范点。通过示范点的引领作用,绍兴市已经有多所高校和公司主动联系。除了汽轮机改造、余热发电领域,该公司还深入挖掘了绿色照明、热泵、电机改造、地源、空气源热泵、LED照明节能改造项目,电能代替逐步推广至城市的多个领域。
同时,今年绍兴公司通过深入挖掘,主动对接,建立了全市电能替代项目储备库,政府将电能替代工作纳入《绍兴市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和集中供热实施方案》,为地区环境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