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拆违新天地
2014年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纪事之三
制图:潘培 浙报集团数采中心 撰文记者:李丹超
治水拆违新天地
2014年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纪事之三
南北湖村治污记
上午9时,冬闲中的庄稼人搬着凳子聚在外头晒太阳。水生美人蕉、麦冬等大根系植物装饰成的百平米小湿地,成了南北湖村下城自然村村民的悠闲地。
村支书杨贵全隔几天就要来这片地儿转转,时而还会趴在地上听听动静。原来湿地下边还暗藏玄机。“这片湿地下面埋了三个大桶,利用厌氧微动力,对生活污水不断进行搅动,达到进化的功效。”杨贵全指着一边的过滤网说,污水从管道流过来,先要进行第一层过滤,然后流入大桶进行净化。另一端,清水如一股溪流缓缓流出,直接进入农田灌溉。
“从2011年开始,我们总共建过四个湿地净化点和一个微动力污水处理点。但其中一个湿地净化池沉淀越来越多已经无法承受,现在我们加入了世行贷款项目,南北湖村生活污水全部纳管送到统一的污水处理厂,这张治水网将在2016年覆盖全村570户人家。”杨贵全告诉记者,集中纳管相比现在零散的污水处理点标准更高,他们已在规划纳管位置和线路,他想让村里的污水处理设施能一劳永逸。
“美丽乡村治好了水,垃圾也该有个去处。”杨贵全专门到杭州、江苏考察垃圾治理,发现还是循环利用最靠谱。今年3月份,杨贵全带回来这个名叫高温菌发酵设备的机器,决定把村里的垃圾收拾收拾。
一袋5公斤的厨房垃圾送到资源循环利用中心,在分类存放间进行二次分类处理后,留下的有机垃圾“喂入”垃圾处理房的机器中,经过24小时的高温菌发酵处理,将产生1公斤左右的有机肥料。神奇的是,它每天能“吃”掉300公斤的厨房垃圾。
这台机器,杨贵全视如珍宝。“每天冲水一次,投入量不得超过设备额定的日处理量,这些操作规程一定要遵守。”他说,既然做了,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再买上一台机器,就可以基本消化掉全村的厨房垃圾了。
秸秆摇身变地板
湖州远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厂房里,工人正将通过高温处理的秸秆和废塑料按照一定比例倒进一个大漏斗状机器里,原料在220℃高温下通过木塑双螺旋杆挤出机的压制下,十几分钟后一堆秸秆和废塑料“变身”成一块块木地板。“远特新材”利用秸秆摇身变地板,年产3000吨,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多万元。
“这种用秸秆制成的塑木地板在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污染排放。”王勇告诉记者,废弃的秸秆经过高分子聚合,注塑压制成新材料,这种材料不仅比普通板材强度大、韧性高,而且可以防水、防火、抗腐蚀,并可以多次循环利用。
王勇算了一笔账:“远特新材”一年需要2000吨秸秆原材料,一吨秸秆从农户手上买来需要1200元,仅仅是秸秆原材料当地农民就可以年增收240万元。
吴兴区的新材料行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还净化了空气。“原本收割完,田间全都在焚烧秸秆,现在好了,秸秆全都到了厂里面,周边空气也好多了。”东华村的老农民沈阿田说。
猪棚换成果香园
“草莓红了,快来采摘啊。”一张鲜红饱满的草莓照片下,朋友们点赞的,约时间来采摘的,络绎不绝。这处樱桃红农家小院的主人叫陶勇杰,是嘉善县惠明街道枫南村曾经的养猪户。面对着肉价起伏的风险和养猪带来的环境污染,陶勇杰拆除3000多平方米的猪棚,从违建户变为受益人,完成了从养殖大户到种植大户的转型。
“这一片原来有13户养猪户,4万多平方米的猪棚连成片。最近的离河不到20米,都是直排河道,臭不可闻。夏天走进来根本站不住脚。” 看着如今家门口平整完毕的田地,空气中没有难闻的气味,陶勇杰觉得自己这一步走对了。
今年的樱桃季,20来天的采摘期,果香园收入近20万元。“以我现在的规模,如果搞单一种植,竞争优势不大,不如打组合拳,用不同品种的水果采摘来形成特色,做出口碑来。” 陶勇杰笑着说:“没想到,告别猪棚,迎来果香,日子这么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