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新闻时评

病人不该只是拍照背景

从“手术台合影”事件,可窥见一些医疗机构和人士对病患人文关怀的不以为然。但医生这个职业,注定了须有一颗“仁心”。

  因拍照场景和时机的特殊,一组医生围着手术台打出V形手势的照片,引发舆论争议。

  舆论很清晰地分成两派。多数普通网民指责图片中的医生缺乏职业素养。但也有医生进行专业分析,提出手术可能接近结束,拍照有特定缘由,不应过度指责。当地卫生部门则迅速处理涉事医院。涉事主刀医生,也出面解释。据她称,当时手术已结束,自己走出手术室又返回,拍照一为庆祝手术成功,二为手术室搬迁留影。

  怎么看这个“手术台合影”风波?

  首先呢,当然是有点小庆幸。庆幸在哪里?手术并不是处于行进的关键时候。虽然一帮人围着手术台,一身绿色专业服,一脸热情笑容,乍看让人心里有点堵。但综合各方面信息,手术接近结束,应该是事实。这也就是说,情节还没恶劣到令人发指的程度——毕竟不是拍摄于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手术中。

  那么,能不能说这样的拍照就毫无问题呢?恐怕还不能。其一,无论是专业人士的分析,还是图片本身(假如不是摆拍的话),都显示手术并未完全结束,可能还有缝合伤口的后续工作未完成。那么,问题来了。手术还没完成呢,就这样拍照,合适吗?其二,病人躺床上,耷拉着腿,有一张照片脸都露出来了。一大堆医生护士,围着一个并不那么热情洋溢、生机勃勃的病人,又是微笑,又是竖V。病人和家属的感受,你们考虑过吗?

  就手术室而言,病人不应该是任何欢庆行为的背景。尤其是,这还是一位可能处于麻醉状态、没有恢复知觉、躺在手术台上的病人。拍照不可能经过病患同意。病人本该是医疗工作的中心,但在这几幅照片中,他却只起着道具性的证明作用,证明这是一张手术台,证明拍照时手术正进行,或行将结束。唯独,他不是一个需要人文关怀,具备独立人格的生命体。当然,这并非说医生在手术中没有尽职,只是在拍照的那一刻,病人并未得到足够尊重。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平心而论,就对待病人的恶劣程度而言,“手术台合影”并不算太离谱。但其折射出院方人文关怀的缺失,却也是不争事实。假如说,乱收费、过度医疗、因不负责导致医疗伤害,这些是对病人的“硬伤害”。那么,对病患尊严的轻视,对其知情权的忽视,对病人痛苦、紧张、无助心情的无视,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的缺失,可以称得上一种“软伤害”。

  在一些医疗机构,动辄数百元的专家门诊,一分钟打发病人的情形比比皆是。面对病患的疑惑和询问,恼火者有之,漠然不动声色者有之。在这些情景中,病人只是病,而不再是人。这种人文精神的缺失,从“手术台合影”事件中一些自称医生人士发言的理直气壮和毫无自省中,亦能窥见一斑。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这种因对病人尊重不够,进而导致医患误解乃至医患冲突的潜在可能性,需要认真面对。

  注定有那么几类职业,恐怕不能仅以生计对待。比如记者、教师、公务员,也包括医生。从事这些职业,免不了要多一些道德情怀。唐代名医孙思邈特别强调医生在治病过程中保持威仪,他在《大医精诚》中说:“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渴求医疗方对病患多一点人文关怀,这还真不是今天的人才有的矫情。


浙江日报 新闻时评 00007 病人不该只是拍照背景 2014-12-24 3737087 2 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