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旅游浙江

文章导航

金华旅游创意创新,助推转型由量变到质变——

诗画江南 美哉浙中

  金华旅游创意创新,助推转型由量变到质变——

  诗画江南 美哉浙中

  文 仇欢

  引言

  12月20日,在第七届2014中国智慧旅游应用大会上,“金华旅游”微信公众号获得“2014年中国旅游好微信排行榜”最高奖项——中国旅游好微信TOP10。“金华旅游”微信公众平台是一部“动”起来的金华旅游百科,游客只要通过微信就可以查找到金华地区景点推荐、风土人情、主题线路、优惠政策等相关信息。

  金华旅游的创意绝不仅仅局限于“动动手指”了解旅游咨询的创新。一位多次重游金华的上海游客感慨道:“每一年来金华,都会有新的玩法,都能发现不一样的风景,大概这就是我爱上这里的原因吧。”

  不知何时起,金华开始用创新的思维,打造特有的旅游品牌,构建浙江地区农业休闲旅游产业带,着重打造乡村体验、文化古迹、都市休闲游等旅游精品系列,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意旅游产业集群。将传统融入创意时尚的“魅力之城”金华,在青山绿水间不断地前进,也变得越来越有活力。

  1~11月接待游客5660.91万人次,同比增长21.77%,实现旅游收入562.26亿元,增长25.52%。过夜游占国内游客比重65.33%,带动住宿业客房出租率逐月攀升,11月份达到63.17%,位居全省第一。

古子城变新颜 千古婺城显风流

  金华是从历史里走出来的古老城市:太平天国侍王府、八咏楼、天宁楼、保宁门……多少古建筑为当下的人提供了生动可感的历史凭证;李清照、李渔、黄宾虹、艾青……多少文人雅士在这片土地上栖息流连。

  金华,自古以来都是旅游胜地。

  而时下,游客越来越需要量身定做式的“新玩法”,除了山水生态、宗教朝圣、古婺文化、影视文化、商贸购物、温泉养生六大系列传统旅游线路之外,随着游客休闲游、体验游需求不断呈现多样化趋势,旅游线路也需要更多元化、个性化的设计包装。

  今年金华积极推进“进城入村、突出创意”泛景区化发展,以求随地有景点、随处有创意,城市街区、乡村古建、绿道古道等等都成为了新的旅游吸引物。以市区古子城为例,创意元素让文化资源“活”起来,打造古玩及民间艺术一条街,实现了由文化旅游向创意旅游的进阶发展,创意园利用原有古建筑群,融合现代元素和时尚符号,打造成吸引中高端消费群体的慢生活和夜旅游集聚区。

  穿过位于金华城中腹地侍王府旁边的小巷,青瓦白墙、石板小路、别有情调的临街小店,整条街处处可见创意元素,充满了婉约个性的文艺情调,不禁令人为之心动。

  这一处青春的繁华地,折射出的是金华旅游的华丽转身。

  金华古子城是金华城市的发源地,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保留着一大批明清古建筑。可以说,每一幢老屋、每一口水井、每一块石碑,都带有深深的历史烙印。近几年,通过对古子城的保护开发,形成了独具金华特色八婺文化的展示区和时尚的鼓楼里文化创意创业园。现有落地商户38家,分别为特色餐饮、酒吧、咖啡、茶文化、手工作坊、影院等项目。今年7月中旬以来,商家陆续开业,吸引了众多年轻游客。

  一边是陈列着历史文化、民间艺术的博物馆,另一边是时尚创意的大平台,创意工作室、文化艺术馆、时尚酒吧、个性餐饮、风格酒店、时尚前沿小店、国际品牌形象店、咖啡厅等,让每一位到这里的游客都可以慢下来,细品不一样的金华。

  “走进时尚之门,看尽创意之美。这就是我们金华旅游独特的转型升级‘模式’。”金华市旅游局负责人说道,在金华,旅游的创新不仅仅是形式的创新,更是理念的创新,以创意促进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

多元化新玩法 锦绣田园创新意

  在金华,除了古城里玩时尚,还可以在田园收获创意,这就是创意旅游的魅力。创意旅游更加注重旅游者的体验、参与和创造。

  拾得浮生半日,悠然见锦林。美丽花田、金色佛手、清茶悠香,马场骑马射箭,迷你动物园,佛文化禅修舍静坐,一次手工陶艺的体验,一片亲手种下的蔬菜……

  这里,是金华锦林佛手文化园,其前身是浙江锦林佛手有限公司,2012年在佛手精品种植园的基础上,利用独特的佛手文化,建成了占地500亩的生态旅游、观光旅游、现代化种植基地,总投资5500万元。植入100多种创意元素,摇身成为一个集现代农业设施景观、明清古建筑、美丽田园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园区。中国传统与异域风情“撞色”出了独特文化。锦林佛手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锦林表示,多元化创意项目,要让大人小孩都流连忘返,更希望能用农旅结合的方式,使周边地区的农业获得跨越式发展。

  创意旅游是包罗万象的,不仅体现在与城市文化的融合,还体现在民生政策与旅游产业碰撞出的火花。有人说“五水共治”红了燕尾洲;也有人说创意旅游让金华地域特色更具智慧。

  自唐开元年间东阳郡治迁徙金华城现址,燕尾洲便与古城开始了漫长的千年相守。它曾是金华最诗意、最动人的都市“留白”。

  大桥景观在国内并不罕见,但一座造型新颖、功能多样的桥,总是能让游客过目不忘。金华有一座时尚的“彩虹桥”,立于桥上,看着江面上隐约映衬的灯光,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偶尔还会有几艘游船,顺江游览;不由感叹:“不出城廊而有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

  金华借助“五水共治“的发展契机,通过对三江六岸的整治,对都市夜景和水上游进行了深度开发,提升了都市休闲旅游。燕尾洲巧妙设计,将梯田式防洪堤作为特色景观,不但解决了场地现状高差需要消解以及防汛安全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这一区域的景观与植被的多样性,使得都市人在繁忙的生活中,获得回归田园的独特体验。

  创意无限可能,多元化融合,提升旅游品质,金华旅游越来越呈现出纷繁的新“玩”意。燕尾洲公园草木茵茵、风景如画,锦林佛手文化园里畅玩创意,鼓楼里创意街区品享慢生活……

坚守城市文化 信义之都有大美

  “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金华人坚守‘既已信奉,就义无反顾’的原则。其精神也是中国文化的精义所在。如果说有人因为美食或风景而爱上金华,那么这座婺州古城还有一个让人为之心动心醉的理由。‘信义’二字,就是我爱上金华的理由。”有游客这样说道。

  作为一座拥有“文之邦”美誉的千古婺城,热血善良、重情重义的民风世代相传,留下太多佳话和故事,烙下“千古风流、信义金华”的深深印记。

  凡是优秀的人文资源,都能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点。近年以来,金华旅游开始弘扬信义文化,把“提高游客满意度”确定为全市旅游发展的“信义”内容,着力提升旅游品质,打造“千古风流、信义金华”新品牌。

  作为浙江省“游你满意”项目的首个试点地区,不断提升更优质的旅游产品与服务,回馈广大游客,成为金华旅游业发展的宗旨所在。正如金华市相关领导所言,通过游客满意度调查这把金钥匙,更加直观地了解游客想法和意见,把金华打造成为一流优秀的旅游目的地。

  “满意度调查是一项关乎城市基础设施、社会经济、生态建设、服务体系、平安建设以及文明程度的综合评判,作为试点地区,不仅有旅游的品牌自信,还具备了城市的品质自信。”待宾客朋友有信义的金华人,为了这一目的,一个以调解各类旅游纠纷、推动旅游市场秩序规范、提升服务质量的专职机构——“旅游行业调解委员会”,不久前在金华挂牌成立。

  “之所以成立旅游行业调解委员会,是希望搭建旅游消费者和旅行社、景区、酒店等企业的沟通桥梁,尽可能将旅游纠纷处理在基层,化解在一线。”金华市旅游局主要负责人告诉笔者,这不仅对旅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金华旅游、景区提供了发展的动力和依据。

  今年秋天,金华城南桥桥头孟祥斌塑像依旧伫立,传递着正能量。时过七年,提起英雄孟祥斌,无论是百姓还是游客依然充满崇敬之情。

  而金华也越来越重视“信义”城市的打造,以一系列的举措,谱写关于“信义”的一段段佳话和故事。令每一位来到金华的游客又多了一个驻足的理由。

  言论

新常态下,

旅游要走创新与融合之路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古来的吴越之邦,多少文人墨客,太多的历史沉淀在里面。

  但前些年由于缺少现代、新颖、创意的载体,金华城市优秀的旅游资源没能很好地整合、转化为旅游产品,今年积极推进“进城入村、突出创意”泛景区化发展,以求随地有景点、随处有创意,城市街区、乡村古建、绿道古道等等都成为了新的旅游吸引物。“创新”是目前金华旅游在发展轨迹中的一个重要线索,具体来说,在金华市区,不同的旅游新业态正在悄悄萌芽,产业融合有条不紊,从500亩锦林佛手文化园里的农业旅游,到古子城中的鼓楼里文化创意创业园,一个“田园种创意,古城玩时尚”的旅游“金华模式”,正在为这座婺州古城注入全新的活力。

  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的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也是文化创意助力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过去以历史文化遗迹为主的参观式旅游,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深入的感知性和体验性,而把参观式旅游上升为体验式旅游,则是创意旅游的特色所在。现代人的“体验式消费”需求日益高涨,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大众化的旅游产品,更渴望追求个性化、体验化、情感化、休闲化的旅游经历,因此,强调创意、凸显体验的旅游新常态,也将推动当代旅游产业尽快转型升级。

  除了旅游项目的创新模式,发展大金华旅游格局也是重中之重,将把散落在金华市域的景点珍珠串成瑰丽的项链。金华旅游未来将五大主题品牌齐头并进:千古风流婺州城、大仙圣地金华山、东方影都横莱坞、购物天堂大市场、休闲养生浙中行。另外,兰溪、永康、浦江、磐安等地的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将大力开发适合不同层次旅客的旅游产品,形成全市八大系列旅游产品,即“影视文化、特色购物、温泉养生、宗教朝觐、古婺文化、乡村生态、运动休闲、会展奖励”系列产品。着力打造一批以感受文化、追忆历史为主题的文化旅游项目和精品文化旅游线路。


浙江日报 旅游浙江 00012 诗画江南 美哉浙中 2014-12-23 浙江日报2014-12-2300006;浙江日报2014-12-2300007;浙江日报2014-12-2300009;浙江日报2014-12-2300010;浙江日报2014-12-2300013;浙江日报2014-12-2300016;浙江日报2014-12-2300021;浙江日报2014-12-2300019;浙江日报2014-12-2300020 2 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