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4版:今日衢州

文章导航

留住记忆中的乡愁

——衢江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巡礼

  留住记忆中的乡愁

  ——衢江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巡礼

  徐婷 袁国兵

  1月7日,省领导到大洲镇调研并视察了狮子山村文化礼堂,对加强文化礼堂建设提出要求;

  3月5日,省委宣传部领导来到横路办事处童何村视察文化礼堂建设情况;

  7月15日,省委主要领导来到举村乡洋坑村文化礼堂观看省级非遗节目;

  7月16日,省委宣传部领导在浮石街道徐家坞文化礼堂召开了“宣讲服务进文化礼堂”座谈会;

  8月26日,省委宣传部主要领导来到“衢州东城·尚德乐园”指导“最美衢江”建设;

  9月17日至18日,全省第十六届公共文化论坛在衢江区开幕。60多位公共文化方面专家、工作者现场感受衢江区文化礼堂建设的成果……

  今年以来,衢江区文化礼堂建设喜讯不断。

  2013年,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吹响集结号,衢江区连续两年将文化礼堂建设列入十大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两年过去,农村文化礼堂在全区如梦笔生花般绽放。

  截至目前,该区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55家。文化礼堂在“五有三型”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村自然条件和文化资源,将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整合创新,形成了各村的品牌。

  “标准+特色”的精神家园赢得了村民赞誉,也吸引了一批大师汇聚衢江。廿里镇六二村文化礼堂杨继洲中医针灸文化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为其题词“中华第一神针”,并在此成立全省第一个中医针灸院士工作站。台湾现代汝官窑大师徐瑞鸿,慕名来到全旺镇楼山后村创建工作室。全国首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大师,在参观举村乡洋坑村非遗馆后,对这个集中了“茶灯戏”、“喝山节”、“木偶戏”3项省级非遗的小村落感叹不已,动情地说:“衢江,基于传统又面向未来,有人、有物,文化才能活,让我心动。”

  一座座文化礼堂演绎出一个个最美衢江故事,构筑起百姓的精神家园。无论是位居城区一隅,还是身处偏远山乡,这些承载着多种文化功能的独特建筑,成了衢江人眼中亮丽的风景和向往的去处。那承载着一段段鲜活故事的庭院粉墙、民风民俗、祖训家谱,让更多人了解被湮没的乡村历史,勾起了美丽的乡愁。如今,衢江区的各个村落,散发着一种被文化浸润的幸福感。

  【一堂一品】

  农耕文化馆,留住乡愁记忆

  捣臼、镰刀、风箱……这些在生活中已难寻觅的老物件,在衢江区樟潭街道沈家村文化礼堂农耕馆里却一应俱全。这些古色古香的老物件,让每个参观者爱不释手。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沈家村原有村庄已被城市包围。为传承乡土文化,让村民多个心灵归宿,沈家村文化礼堂在不折不扣完成“标配”建设的同时,想方设法搜集了许多“老物件”。打造出一个可以“让老年人抚慰浓浓乡愁、让中年人寻回儿时记忆、让年轻人懂得生活艰难”的农耕文化博物馆,守护着文化的“根”。

  “这些都是以前种田的必备物品,现在都用不上了。”村民徐春莲指着放在展示室内的碾米机、打谷机等物件,“想当初,我用得可顺溜了。”农耕文化馆里这些农耕器具曾是农民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些物品既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生产力,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这些过去常使用的老物件,记录着家庭生活的变迁,承载过那段艰苦又温馨的岁月,每一次看见,心里就会涌起一种温暖、亲切的感觉。”村民郑阿姨平日里常带着孙子来这里走走看看。老物件成了沈家村文化礼堂的新看点,勾起了大伙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3月5日,衢江区“庆三八家庭才艺秀”在沈家村文化礼堂举行,热情洋溢的表演赢得现场几百名观众的掌声。11月25日,衢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在此举办,为群众献上一场传统文化盛宴……沈家村文化礼堂不仅唤起村民的乡愁记忆。这个地处新城区、有着近1000平方米礼堂的文化场所,如今更成为了全区的文化活动中心,吹起一股文明新风,为村民带来无数欢声笑语。

  【一村一韵】

  文化“接地气”,打造群众舞台

  衢江区高家镇欧塘村的徐冬竹,是欧塘婺剧团的一名老生。“我们团员多数是村里人,以前都在家里排练。现在有了文化礼堂,我们也有了演出厅,随时都能来排练。”徐冬竹介绍,以前演出常常要找场地搭台,文化礼堂建成后,专门打造了两个舞台,一个露天,一个室内。“甭提有多好了。”在广场上,气派的露天舞台最引人注目,台柱上有石狮子,台四周贴有婺剧脸谱,艺术氛围浓厚。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婺剧团,希望能把欧塘婺剧团唱出名气。

  不演婺剧时,露天舞台也没有空着,天天有村民来跳排舞。到了暑假,那就更热闹了。晚饭后,村民一放下碗筷就往文化礼堂走。孩子们跟着婺剧团、排舞队一起学,假期结束后,就能到班里去”炫”一把。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场地,百姓的文化需求有了保障,才真正体验到了精彩纷呈的文化生活。

  文化礼堂里的农家书屋人气也很旺。只要开门,书屋都有人,农闲时,更是坐满人。这些书给村民们带来了新知识。“小说、农技专业书、养生保健书,样样受欢迎。”镇文化员黄根木相告,起初是赶热闹,现在每天都想来。村民李菊芳几乎天天到书屋“报到”:“我今年69岁啦,读过小学,现在村里有这样一个图书馆,看看书,我会认的字也越来越多了。”村民们有时看得不过瘾,还要将书借回家慢慢读,借阅都免费。李菊芳说,她的孙子只要回老家,也天天跟着来农家书屋看书,祖孙俩你教我、我教你,学得有滋有味。

  如今,欧塘村文化礼堂不仅是“精神家园”,更是“美丽乡村”建设中一道最美的风景。“自打有了这个文化礼堂,村里的文化味越来越浓厚了。”

  【一村一景】

  文化礼堂,筑起精神家园

  走进衢江区云溪乡车塘村,新农村建筑与古宅遥相辉映。作为一个传统古村落,村里有保存完好的国家级文保单位“吴氏宗祠”,还保留众多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氏宗祠修缮后,建成了村文化礼堂,祠堂与文化礼堂完美融合。文化礼堂的建设,不仅没有破坏祠堂原有的风貌,还赋予了祠堂全新的意义。

  文化礼堂进门后,首先看到的是墙上悬挂的《道德经》,礼堂内还挂有吴氏太公画像、吴氏家训、宗祠故事。“善是为人之本,礼堂的每一处设计都紧紧围绕‘善’文化。”云溪乡组宣统委员徐小明介绍。历史为吴氏宗祠添加了一份庄重,而它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文化浸润。

  “人,一撇一捺,立于天下……”3月15日上午,在车塘文化礼堂,8名即将上小学的7岁孩童在司仪的引领下,举行“开蒙礼”。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就此播下积德行善、耕读传家的种子。

  文化礼堂如今已是村里文化祭祖、礼仪教化、农村戏曲、“种文化”传播的大舞台。逢年过节,乡里的民间艺术团队齐聚礼堂内,舞龙灯、唱大戏、跳排舞,吸引着全村人民。

  文化礼堂延续了车塘村的历史文脉,更繁荣了车塘村的文化。除了场所的保护和利用,车塘村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省级非遗十番锣鼓在文化礼堂中也有了特定舞台,曾一度中断的传统表演再次回到村民的视野。如今,车塘村共有50余人会十番器乐。

  后 记

  小时候,祠堂是最好玩的地方,看戏、耍灯、捉迷藏……现如今,文化礼堂的出现,记忆中的热闹场面又再次上演。不同以往的是,文化礼堂里不仅有单纯的文化娱乐,还有理论政策宣讲、乡风文明弘扬、文明礼仪教化、文化知识传授。承载着历史和乡情的文化礼堂,唤醒了更多人对家乡的眷恋。

  在衢江农村,文化礼堂不一定是村里最好的房子,但已然成为村里最热闹的场所。村民们在不断拥抱幸福的同时,更积极地融入其中。从观众到主角、从旁观到参与,村民的热情激发了文化礼堂鲜活的“生命力”。

  两年来,文化礼堂让我们看到了比预想更欣喜的成果。从蓬勃发展到源远流长,农村文化礼堂不仅要为村民生活带来“新鲜感”,更要让村民产生“依赖感”。最高的艺术来源于人民,文化礼堂更要通过对农村生活和民间艺术的不断挖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群众生活、地方特色、内在心灵有机结合,使文化礼堂真正成为新农村“文化地标、精神家园”和村民公共生活的“心灵栖息场所”。

  在新农村建设中,文化礼堂必将是一道独特而永不褪色的风景。


浙江日报 今日衢州 00024 留住记忆中的乡愁 2014-12-23 浙江日报2014-12-2300007;浙江日报2014-12-2300008;浙江日报2014-12-2300012;浙江日报2014-12-2300015;浙江日报2014-12-2300010;浙江日报2014-12-2300011;浙江日报2014-12-2300014;浙江日报2014-12-2300035;浙江日报2014-12-2300036;浙江日报2014-12-2300037;浙江日报2014-12-2300019;浙江日报2014-12-2300020;浙江日报2014-12-2300021;浙江日报2014-12-2300039;浙江日报2014-12-2300040 2 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