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菜烹出乡土风情
本报记者 陆遥
常言道:美味在民间,好菜在农家。农家菜,历来以原始、质朴的粗粝质感,吸引着都市人的味蕾。它的美味,在于它的本真。
如何让农家菜开出一朵花?体现出更多的地域特色和农家风采?
在浙江省第五届农家乐特色菜大奖赛上,几十个布置细致、色香味俱全的展台,让我们找到了答案。
以土味为荣
粗糙是食材的本味,细腻是烹饪的心意。
早晨6时,刘小兵就醒了,寻思着怎么用辛苦带来的食材,充分展现出武义农家菜的特色。作为武义烹饪协会副会长,他兼具使命,把武义的十里荷花景区宣传出去。
武义的宣平莲子种植历史悠久,在清朝时成为贡品。依托优势,发挥特长,借助荷叶、荷花、莲子、莲藕为主要原料,打造一桌荷花宴,这是刘小兵早在参赛前几个月就拟定的。
每一道菜都足见功夫。“莲子糕”,是用莲子粉、桂花粉、菠菜粉和橙汁一起打造,所以自然形成了橙色、粉色、米色三段颜色。用竹笼蒸架,才能排出水分,维持糕的整体造型;“双味宣莲”,用两个小碗掬着,先把莲子炸松脆了,再裹上浓浓的巧克力酱,外甜里脆,香甜暖心,考虑到不爱吃甜的人,另外还做了一味盐烤莲子。
几道硬菜,更是要格外上心。说起当家菜伯温鹅肉,刘小兵卖起了关子,讲了这道菜背后的故事。相传刘伯温在武义讲学时,有个学生家里穷,老师来了,他杀了家里唯一一只鹅,用木炭盆慢慢炖着,聊着聊着却忘记了时间,没想到一尝,滋味美妙非凡。
虽然平时在农庄里做过很多次,今天,刘小兵还是一大早就忙活上了。他拿出了陶土盆,点上了从武义农家带来的木炭,几个小时的文火慢炖,足以让鹅肉鲜美入味。
普普通通的菜,也要匠心独具。正如刘小兵的炖山羊肉,多了一味莲心,却大不同。“用当地土酿的黄酒和盐,体现原汁原味。放一点莲子,从而调节羊肉的热性,吃多也不上火。”讲到自己的小心思,刘小兵颇为得意。
以心,将“土味”雕琢为美味。这一桌心意满满的百荷宴,获得了展台奖金奖。
秀当地文化
每一个展台前,大家除了忙着雕琢自己的展品。更多的是互相“串门”。许多大厨举着相机,忙碌地对着别人家的展台“咔嚓咔嚓”。
“每个地区派出三个代表队,我们金华的几家农家乐虽然平时交流挺多的,但是这样全省级别的交流,机会很难得,要多取经。”说话间,刘小兵就窜到了同属金华地区的另一个展台前。
这一桌“美丽乡村”农家宴,由东阳将军殿农庄的老板张永平精心打造,菜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分别是:“歌山荟萃”,主要是香菇、金针菇、茶树菇等菇类的集合;“画水聚鲜”,材料来自南江水库里的石斑鱼、虾、螺蛳;“建筑之乡”,即土蜂蜜炖桃浆;“教育之乡”,是博士菜扣金华两头乌肉;“工艺之乡”,是手工盐卤豆腐;“强市名城”,即酒糟公鸡煲;“曲项天歌”,即白切农家鹅;“牛羊成群”,说的是千祥羊肉、黄田畈牛肉。
“突出了我们东阳的特色,更寓意浙江省在积极打造美丽乡村,经过‘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等,人们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张永平想得还挺深,赋予了农家菜新的高度。
秀菜,更秀文化。比味,更比创意。此次大赛,除了发挥农家菜点的基本特征,即利用本土种植和养殖的烹饪原料、以当地传统烹饪方法加工制作、具有浓郁地域风味和特色的菜点,更坚持绿色、安全、实惠原则,大力突出地方特色和历史民俗文化,突出农家菜的鲜、土、野。
博众家之长
不同于有些地区以一家为主,衢州市衢江区派出了来自四个农家乐的四位师傅,集体作战。
微弱的炭火上,煨着一只硕大的包头鱼头,浓浓的香气扑面而来。配上清爽的白瓷大盘,更显得活色生香。来自笔架山庄的陈全新师傅守在展台边,不时从桌下取出一桶水,加入汤汁中,以免干烧。“这道鱼头,一定要用我们乌溪江大坝里的鱼,再加上一级水质的溪水,才能烧出这样的好味道来。”陈全新很自豪。“我们衢江区的几位师傅都拿出自己的拿手菜,齐心协力,力量更大!”
“衢江区一共有200多户农家乐,以前都是小打小闹,互相竞争,形不成气候。现在大家学会了交流,平时在业务上也多有来往,光是今年,全区就举行了18场农家菜的比赛。”领队师傅马临清总结说:“有了这样的凝聚力,我们更有信心,将美味的衢江菜有力地推到全省各地区。”
浙江农家乐经过近十年的大力发展,量质齐升,接待能力、经营业绩和整体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目前,全省已有农家乐特色村(点)3192个,从业人员近13万人。预计2014年接待游客可突破1.8亿人次,营业总收入可突破180亿元。
“由于农家菜本小利微,制作传承容易出现断层。多一些这样的机会,让大家发挥所长,互相取经,便于交流、传承和弘扬民间饮食文化。”赛会负责人说,打造绿色安全与营养美味的健康饮食理念,展现农家乐特色菜的无穷魅力和农家乐服务社会、蓬勃发展的结果,更能打响浙江农家乐的品牌,让浙江农家菜开出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