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人文世界

书法道
乡村行

  本报记者 刘慧

  山川灵秀的浙江大地,是书法扎根的自然沃土;悠长丰厚的历史文脉,更是书法生长的深根长蔓;魅力四射的现实生活,则是书法提炼的熔炉。这些,无疑为得天独厚的浙江留下了众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而书法便是一个符号,一个亮点。

  “浙江书法村”的创建命名授牌服务,无疑是农村文化礼堂的重要载体。

  种下去,长出来——这是浙江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雁君力推“浙江书法村”的布法之道。

  你看,面对行草隶篆,可以畅想喜获80家“浙江书法村”时被墨香熏醉了的农民笔下,那一件件功力深厚的书法作品,无声地潜入了人们的心田。

  与此同时,浙江书协积极组织千名会员,陆续为全省1300余家农村文化礼堂送上作品,进一步充实、丰富、创新农村文化礼堂内容,真正把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文化的乐园、精神的家园。

  行走乡村田野,让氤氲缭绕身边。墨如流动在光里的云烟,从九宫格临帖至王羲之,他们每天花一二小时,徜徉于汉字的时光长廊;用一辈子,体味书写的敬意与喜悦。

  送下去,接上来——这是赵雁君力推浙江书法村的布法之道。

  你看,蓄意象于笔底,发美情于毫端。兼具实用和审美功效的汉字,衍生出了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一幅书法作品,不仅能够看有形的点画、结体、章法及其师承、流派、风格这些笔墨功夫,也能体现书者那些无形只可会意的文化底蕴、学识修养和艺术趣味。

  最近几天,不知疲倦的赵雁君也显得有些憔悴,甚至耳朵有些背——可是他还能用手用笔用心地运作着参展作品的遴选、作品集的编排、展览的布局。

  雨过琴声润,风来翰墨香。作为“浙江书法村”现象的一个美丽缩影,农民书法爱好者们孜孜于艺术的追求,以纯净的心灵游走于或优雅或狂放的线条之中。而支持他们的,正是浙江传承有序的书法氛围以及丰富多彩的书法活动。这场高规格的“中国梦·乡村行——浙江书法村作品联展”也正是省书协在创建书法村之初答应农民兄弟的。

  展厅里,那些墨连晋唐的作品,无不透露出乡村书法爱好者们对艺术的热爱。他们是幸福的,其背后的努力也是艰辛而执着的。冬日暖阳,透过玻璃,汉字书法之美,不禁让人心嗅远古文明的芬芳,徜徉于书艺之古道,为心润色,予意增光。

  扎深根,结硕果——这是赵雁君力推浙江书法村的布法之道。

  你看,随着新农村建设脚步的推进,文化事业的不断提高,在基层,越来越多的农民书法家开始崭露头角。农民书法家不止为乡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书法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命力。在赵雁君看来,之所以能拥有80个浙江书法村,不单是浙江有书法底蕴、有书法爱好者队伍、有经常性书法活动、有常设活动场所。更有一群书法人士正身体力行地推动整个浙江书法发展,形成的是一个连贯的,有生命力,有发展前景,有未来、有希望的书法之道。

  这正如赵雁君所言:浙江书法正从书斋走向民间,从高端走向大众,融入富起来的浙江农民的生活中。而农民书法队伍,是书法浙江的重要部分;农民书家水平高了,才是真正的书法强省。书法强省,正在成为现实。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 00017 书法道
乡村行
2014-12-19 3728014 2 2014年12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