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人文世界·钱塘江

天堂里的背书声

  姜富西老师走了,我们这些同学不久前刚相约看望过他。病中的老师被学生们簇拥着,露出少有的笑容,但没想到这么快就变成了告别会上的遗容。五十多年来的点点滴滴,与花圈、挽联、灵柩在眼前交集。

  姜老师是我们读五年级时来的,来当我们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他刚来上课,就被我们这些调皮的学生来了个下马威。他在上面讲课,有个学生在下面捣蛋。他跟那学生讲道理,那学生跟他讲歪理,他急了,说“你真是一二不知”。那学生回答:“我怎么一二不知?我三四五六七都知道!”全班哄堂大笑,有拍桌子的,有敲凳子的。他被气走了。想想那时的姜老师,也就二十出头,比起现在我们的孩子来,年龄都还小些。校长来了,批评我们说:“你们真的是一二不知”,他告诉我们,姜老师是大学生,县里给了他两个选择,可以到县剧团当编剧,也可以到小学教书。他选了后者。校长说,姜家小学能来这样的老师是我们的福气。

  后来,我们这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变成了用功读书的学生,不是因为校长的批评,而是姜老师用他广博的知识,新颖的教学法,特别是他关爱学生的心,把我们收服了。譬如我们最讨厌的就是背书,他巧妙地利用孩子们的好胜心解决了这个难题。桌内、组内、班内都搞竞赛,教室墙上挂着成绩表,插小红旗争优胜。除了名诗名句,他还找出些认为写得好的课文段落要求我们背诵。桌内竞赛就是同桌的两个人一人背诵一人核对,通常都是轻声到对方能听到就行,但也有忍不住大声起来的,惹得其他同学应和起来,遇到动情的段落,竟全班同学齐声背诵。依那时对“声震寰宇”的理解,恐怕也就如此了吧。六年级读完考初中,有位同学因家里困难不能去考,姜老师三番五次做家长的工作,终于说服了家长。“一个都不能少”,五十年前的姜老师就已经这样做了。结果,我们整个班同学百分之百考上。这是空前的奇迹,当时轰动了淳安县教育界。

  我与姜老师,比起其他同学来还多一层关系。我母亲也在姜家小学教书,与姜老师同事。母亲与我相依为命,她分得的宿舍与姜老师就隔了两个房间。吃饭全在学校食堂,寒暑假也是如此。所以就像家人一样。我那时最大的爱好就是游泳,为此没少挨母亲的打。房子底下就是千岛湖,可母亲硬是禁止我下湖。姜老师来了,有他带着,母亲就放心了。能在千岛湖里游泳,成了我小时候的最幸福时光。那时我的第二个爱好就是放风筝。有一次姜老师帮我一起放风筝,蓝天白云,风筝飘在云间,绷紧的细线在风中发出轻轻的鸣响。他仰脸望天,阳光下,他刚刮过胡子的下巴透着青青的胡茬,我还闻得到淡淡的香皂味。放风筝时我老会奇想,高高的风筝断了线会飘向何方?会飘到大山外面去吗?大山外面会是什么地方?大人们说外面有杭州,上海,北京……七七年恢复高考,是姜老师鼓励我参加,也是他第一个告诉我,在县里看到上线名单里有我。但我怎么也没等来任何通知。后来才知道那时还有政审,像我这种家庭连读高中都没资格,还想读大学。但高考恢复后我终于跨进了连做梦也不敢想的大学。

  五十年如一日,为什么姜老师一直能得到这么多学生的如此爱戴?原因就在姜老师五十年如一日地关心、帮助、引领这些学生。作为普通教师时是这样,后来当了浪川中学校长、姜家镇中学书记时也是这样。学生中有遇到困难的,有的甚至对父母不说,但对姜老师说。他不仅自己出手帮忙,还联系众多学生帮忙。这就是他尽管只教了我们两年,但浓浓的师生情一直能延绵半个多世纪的原因。可谓立德立言立身立心,桃李天下;亦父亦兄亦师亦友,典范人生。有位学生病后留下了残疾,家里又发生了事情,远在厦门,去年姜老师还去看望了他。“姜老师这棵大树倒了,但我们这些学生不能散!” 有位同学在告别会上说。我们相约,尽管没了姜老师这个中心,我们这个圈子仍然在。

  姜老师去世后的那个晚上,我陪伴在旁边。姜老师肯定是去天堂,他该会在那边教书。我耳中似乎听到了天堂里的背书声。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钱塘江 00020 天堂里的背书声 2014-12-19 浙江日报2014-12-1900018 2 2014年12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