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可以更有礼更文明
文明素养的进步并非旦夕之功。真正需要做的,是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改变“中国游客”指涉的刻板印象。
旅行,可以更有礼更文明
杜 博
泰国旅行游客不文明行为引发的讨论浪潮持续一周不退。可以理解,毕竟到了年底,中国游客大规模出游的时候又到了。事情的梗概大家早已烂熟于心,口诛笔伐的狂欢你我也都已参与,这时,笔者倒想先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的一位大学英语老师,是位美丽优雅的女士。一次她去阿布扎比旅行,临时更改行程去参观一座清真寺,却身着鲜艳裙装,好在她的私人导游提供了一件素色长外套,才避免了失礼与尴尬。这个经历让她反思,不要觉得自己足够见多识广就掉以轻心。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尽管你我可能不会做出泡面泼空姐、威胁打人、推倒护栏这样的极端不文明行为,但世界各地的风俗习惯如果不完全了解,你我也可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变成“不文明游客”。
游客在国外的行为是其国内习惯的延伸。与其群起指责某游客素质低下,不如将其行为理解为国内国外两套行为模式的不对接,从吵嚷喧哗、不愿排队,到搞错dress code,都是不对接的体现。中国游客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仅以受教育程度这个狭隘维度来划分,就有“草根”和“精英”之别;还有荷包大小不一样、个人情怀旨趣不一样……你游历博物馆艺廊,也不要睥睨别人与地标合影或四处扫货。起点高度或有不同,但谁能说自己臻于至善?需要达成共识的,是我们都需要再努力。
“中国游客”是一个整体,每一个中国人走出国门,无论是网友口中大声喧哗、推搡插队的“低素质”游客,还是商界精英、高级知识分子,都是中国游客。所谓“荣辱与共”就体现在这里了。这时宣称“我们才不是一类人”、“我素质高多了”,并不会赢得尊重。动辄贴“丑陋”、“低素质”标签,未免太缺乏建设性。
上世纪90年代初,韩国游客海外不文明行为也招致“丑陋的韩国人”的名声。韩国政府对此十分重视,要求游客出国前必须接受旅游局开设的课程,了解旅行国家的文化习惯。坚持10余年,韩国游客素质普遍提升。加强细节教育,潜移默化打破 “无意识”,将文明变成自然遵循的“下意识”,值得我们借鉴。
文明素养的进步并非旦夕之功。真正需要做的,是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改变“中国游客”指涉的刻板印象。希望不久的将来,同胞们都能彬彬有礼走出国门,做“可爱的中国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