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为特殊儿童点亮一盏灯》系列报道

爱心棉袄 温暖心房

瑞安两百多特殊儿童幸福过冬

  本报瑞安12月12日电

  记者 包敦远

  瑞安日报记者 黄丽云

  北风呼呼地刮,落叶飘飘洒洒,没有棉衣的孩子啊,哭着喊妈妈……

  有妈的孩子,在寒冷时还可以依偎在妈妈的怀抱,而瑞安市特殊教育学校三年级学生小囡囡,连妈妈温暖的怀抱也没有。

  囡囡刚出生不久,妈妈病逝,爸爸又是聋哑人,没有经济收入,加上囡囡患有重度智力障碍,家庭的生活重担可想而知,她的奶奶挑起了这个一般人难以想象的重任。

  屋漏偏逢连夜雨。去年,一场大火烧光了囡囡一贫如洗的家。从此,他们便无家可归,只能借宿在亲戚家。

  班主任曹媛媛告诉记者,囡囡刚开始来上学时很不适应,总是一天到晚哭,经过老师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引导,孩子的进步还挺快,现在就是有点内向。“特殊儿童里内向的孩子占大多数,他们很难融入社会,如此恶性循环,有的孩子都不愿意出门见人。”曹媛媛说。

  为此,瑞安市特殊教育学校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让一些轻度智障的孩子去普通学校就读,多让智障孩子参与社会活动等,但效果甚微。

  不过,当特殊儿童们看到送来的新棉袄时,一个个充满笑容的小脸蛋就像绽放的花儿,惹人疼爱。

  今天下午,本报“佳友民情快车”栏目推出的“为特殊儿童点亮一盏灯”活动走进了瑞安市特殊教育学校,联合爱心企业为学校的孩子们送上了特别定制、价值10万元的新棉袄。

  温州尚选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玉林和学校的老师们一起,开始给孩子们发放冬衣。队伍中一对双胞胎学生很显眼,哥哥叫小凯,弟弟叫小翔。哥哥身上已经穿上了一件蓝色羽绒服,弟弟在一边看见很着急,一直招呼老师,说自己也想要一件和哥哥一样的衣服,直到哥俩穿着一样,才满意地嬉戏而去。

  “感谢浙报记者和好心人,这说明大家并没有遗忘残疾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因为是周五,来自莘塍街道的老郑来接孙子回家时,看到我们为孩子们赠送棉袄棉裤的一幕,很感动。

  “真好看!”来自塘下镇的胡玉英老人夸奖着,她的孙女小林则羞涩地躲在一旁。胡玉英说,孙女还有一个弟弟,也在这所学校里读三年级,这下姐弟俩可以一起穿着新衣服回家了。

  看着领到新棉袄的孩子们脸上绽放的笑容,三(2)班的老师陈小玲也欣慰地笑了,“学校里的大部分孩子,家庭都不富裕,很多还是低保家庭。”陈小玲说。

  瑞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于1994年9月,是瑞安市唯一一所从事智障教育的学校,现有15个班级,219名学生。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爱心棉袄 温暖心房 2014-12-13 3726092 2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