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专版

科学治水 铁腕治污

一江清水送下游 打造治水升级版

  梅城脚下的徽商传奇,水泽里叶十里荷花,三都渔村的九姓渔民文化……这里,亲水的故事绵延不绝、积淀成书。这里,水和土地盘根交错、相融相契。这里是新安江、兰江、富春江三江汇流的旅游胜地、养生福地,更是杭州地区至关重要的水源保护地。

  2014,是“五水共治”开局之年,也是建德治水工作取得全面突破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建德市站在全局高度,全盘做好治水的时代大考,将“五水共治”与“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三江两岸”、新农村建设、生态旅游等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全省“五水共治”三步走的要求,从全市实际情况出发,明确以“治污水”、“防洪水”、“保供水”为重点,力争全域水环境“一年初显成效,两年明显见效,三年全面改观,五年实现质变”。2014年投入18.1亿元,共实施24大类137个“五水共治”项目,科学治水,铁腕治污,五水共治工作势头猛、氛围浓、力度大、合力强,成效明显。

  科学治水 铁腕治污

  一江清水送下游 打造治水升级版

  文/谭木森 坚代军

全民动员 一江清水送下游

【今年来,全市党员干部、工青妇组织以及志愿者6.5万余人次走到治水一线,共组织开展清洁行动2300余次。累计清理垃圾河151.6公里,清理垃圾25.1万吨;整治黑臭河148.6公里,封堵排污口27个,清淤64.7万立方米,拆违18.1万平方米。】

  “保护新安江,就是保护全省、全杭州的水源。”对于地处钱塘江上游环境敏感区域的建德来说,保护好一江秀水,责任重大。

  新年伊始,建德上下即举全市之力,强势推进五水共治。2014年,全市党员干部、工青妇组织以及志愿者6.5万余人次走到治水一线;全社会积极参与“五水共治”,募集“五水共治”定向融资4亿元;涵盖总河长、一级河长、二级河长分工协作的三级“河长制”得以层层落实,33位市领导分别联系42条541.2公里河道……

  溪流清澈了,河道通畅了,河岸干净了,环境更美了。枯水的冬季,走在建德的城市和乡村,处处感受到一派清丽、明净的气象。最近的监测数据显示,全市55条主要河道有51条整体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占92.7%,比五水共治前上升23个百分点,其中Ⅱ类及以上水质36条,占65.5%。

  数字是枯燥的,没有谁比建德人自己更清楚这一年多来,治水带来的环境巨变。“以前整条溪水颜色像酱油,洗手都不敢洗。现在,连好久不见的溪沟鱼都回来了。”说起前源溪整治,建德三都镇马宅村村民深有感触。

  前源溪,三都镇境内县级河道之一,发源于三都镇寿峰村,在三都村与后源溪汇合成三都溪,汇入富春江。1990年以前,沿线村民都在溪中挑水吃。此后,随着沿线生猪、蛋鸡养殖户增加,水质严重变差。今年以来,该镇对前源溪、后源溪进行集中整治,基本消除河岸沿线畜禽养殖多、河底淤积多、河面及堤坝杂草多、各种生活及建筑垃圾多、河水脏臭难闻水质差等“四多一差”现象。

  “水岸同治、标本兼治”,建德将“清三河”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等有机结合,通盘谋划。

  “厕所污水、洗衣水、洗碗水等全部纳管,所有生活污水都统一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村里清爽多了!”说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更楼街道甘溪村村民方立和竖起大拇指。

  甘溪共有农户340户,人口1210人。原来,村民家的生活污水随地乱排乱倒,顺着附近渠道直排到村中水塘和小溪,整个村子臭烘烘的。现在,全村共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池3处;埋设管网7.1公里;新增三格式改厕108户;污水处理农户受益率达到82%以上。

  又何止一个甘溪村?在省定任务57个村的基础上,建德自加压力,今年共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34个行政村,改厕27600多户,铺设管网860余公里,建设终端池535座,截至11月底已全面完成。基建方面,城东污水处理厂扩建主体工程和配套5公里污水管网建设年内完成;13座乡镇污水处理厂(站)已投入正常运行或试运行。

  开展集中整治的同时,建德固化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体制,实现“整治—固化—提升”的良性循环。目前已探索建立了河道保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乡镇污水处理厂长效运营等近20项长效管理机制。

科学治理 青绿堤岸解民忧

【大坞山水库、盘岗山水库除险加固完成;19座万方以上山塘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成;钱塘江治理新安江洋安段、梅城大坝二期主体施工,年底完成;重要堤防加固工程开工建设12处,完成9.2公里;实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63.6公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基本完工。】

  治污先行,四水联动。防洪水方面,围绕“主城区50年一遇、中心镇20年一遇、中心村10年一遇”的防洪目标,建德通过科学治理、生态修复等手段,全力推进强库、固堤、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城乡水道防洪能力显著增强。

  “雨天流黄水,晴天水不清。”这是沿黄垅溪一带4个行政村、近5000村民多年来心头的疙瘩。可今年的梅雨季节,也是连降暴雨,也是这条黄垅溪,却终于发现行洪顺畅,河面不黄了!

  黄垅溪起始于枫树岭村,全长6.8公里,两岸以农业种植为主。黄垅溪上游田畈村一带历史上长期开采煤矿,矿坑废水如锈水,长年积淀,溪流淤积量越来越大,河床抬高,最窄处可流水的地方3米不到。此外,由于堤坝年久失修,堤坝内部出现渗流,稍有大水就漫出河道,极易引发洪涝灾害。

  今年以来,大同镇党委、政府及时编制整治方案,并委托浙大专家对黄垅溪矿坑废水进行勘探与治理。除了规建小型污水处理厂外,整个综合整治工程主要包括河床疏浚、新建堤防、桥梁恢复、绿化等,概算总投资570余万元。开工以来,新建河道防护堤坝5公里,河道清淤2.12万立方米。

  付茂生在寿昌镇担任水利员已经有36年,寿昌江1972年的“8·3洪水”和2008年的“5·28洪水”曾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都对寿昌江进行过整治,但效果不佳,每逢雨水季节,沿岸都会发大水。”

  如今的寿昌江下游,有了一条“活”的大坝,没有用土石筑坝,而用了橡胶坝:拦水时,给橡胶坝充上气,抬高坝身;放水时,放出些气体,坝身就会降低。能升能降的橡胶坝,给寿昌江装上了一个水阀,洪水来了放水通过,旱季到了多拦些水,满足沿岸村民生产生活所需。

  河道整治中,建德改变传统的硬质护岸和渠化河道方式,而是综合运用拆违建绿、清淤疏浚、岸坡整治、生态修复等措施,在保障行洪安全等功能的前提下,保持河流自然形态,恢复河道生态环境,实现治水与生态双赢。

开源节流 淙淙清泉惠民生

【今年解决2.18万农民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新安江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整改工作,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完成三都镇合格(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和6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隐患整治工作。】

  保供水、抓节水、排涝水,五水共治的终极目标是增进民生福祉,这一点在如今的建德上下,早已成为共识。

  “祖祖辈辈喝的都是山上的水,我活了七十多岁,如今也用上了自来水。”大同镇上马村的施品全老人拧开水龙头,看着奔涌而出的自来水高兴地说。

  大同镇位于建德东北部,这里的地下水碳酸钙含量奇高,一烧起来,连茶壶都会结一层白色的底。 过去村民生活用水主要靠山区地表水、河水和井水,水质、水量都得不到保障,老百姓结石病的得病率很高。

  缺水的窘境在“五水共治”的背景下开始改变。大同镇将解决群众饮水难问题作为一项首要的民生工程,自去年开始实施石郭源水库饮用水工程以来,新建了一座最大日供水能力6000吨的自来水厂。目前厂区建设已经完工,实现了8个行政村与现自来水厂并网供水。明年年底前,将全面解决全镇5万农村居民饮水问题。

  为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今年以来,建德积极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并加强长效管理;基本完成农村饮水安全提升新安江水厂管网延伸、乡镇水厂管网延伸、单村供水工程。铺设城镇供水管网20公里,改造提升8公里。城乡供水能力进一步提升,供水管网不断向农村延伸。

  开源的同时,还需节流。节水方面,建德积极推广节水技术,今年完成10万方以上企业取水实时监控系统安装;建成固定式喷微灌4500亩;完成4家轻质碳酸钙企业节水改造和一户一表改造225户等,全市节水意识不断增强。

  排涝水方面,建德今年已完成主城区13个易涝点和集镇20个易涝点积水改造,市民雨天出行更加通畅。

以治促转 江城转身正当时

【63家化工企业关停并转48家;建设电镀产业生态园区,13家电镀企业重组成4家入园;387家水晶烫钻企业关停359家;88门石灰土窑全部拆除;33家废杂塑料粒子企业全部关停;共计1662户退养农户转产转业。】

  上世纪80年代,建德小镇莲花蛋鸡养殖产业开始起步,从当初200只鸡起步,到存栏3万~4万羽的规模化扩张,从提着篮子上街去卖,到近两年坐等客商上门来收购。村子富起来的同时,也留下了深达2米的河道淤泥,以及沿岸村民婚丧嫁娶之时,因空气中难闻的臭气和漫天飞舞的蚊蝇,没法在室外办酒席的笑谈。

  “我们当然也感觉到了压力。”翻看着近一年来全镇畜禽退养工作的清单,该镇党委书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最多的时候,我们有320万羽鸡、2万头生猪,排污规模相当于一座中型城市。”

  除去农村的禽畜养殖,化工、电镀、碳酸钙等传统产业比重同样过大。“五水共治”背景下,建德挥出重拳,将水环境综合治理与经济转型升级紧密连接、互为表里。

  截至2014年11月底,建德市63家化工企业关停并转48家。建设电镀产业生态园区,原13家电镀企业重组成4家入园,目前12幢厂房已建设完成。387家水晶烫钻企业关停359家,保留的28家全部完成整治提升。88门石灰土窑全部拆除;33家废杂塑料粒子企业全部关停。完成48家灰钙企业、9家氢氧化钙企业、8家轻钙企业整治提升工作。水资源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休闲旅游养生等新兴产业招商引资取得突破。

  农业方面,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整治成效明显,共减少畜禽养殖2265户,拆除养殖棚舍63.2万平方米,减少生猪存栏13.5万头、蛋鸡存栏203.1万羽。加大整治力度的同时,高度重视退养农户的生计问题,制定实施畜禽养殖退出补偿政策,推动养殖户转型发展。目前已有1662户退养农户转产转业,其中转型第一产业1248户,转型第二产业327户,转型第三产业87户,共发放畜禽养殖补助资金1亿元。

  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建德,正以跨区域联动治水、壮士断腕转型升级,践行着对三江好水的执着守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8 一江清水送下游 打造治水升级版 2014-12-11 浙江日报2014-12-1100007;浙江日报2014-12-1100010 2 2014年12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