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艺术品收藏

认知多感悟
创变富新意

——记著名书法篆刻家钮震江

  赵 畅

  书法与篆刻,无疑是钮震江生命中的一部分。钮震江从小就喜爱书法、篆刻,且从未敢有丝毫的懈怠。在绍兴师范就读时,课余与老师谈得最多的也是书法篆刻。

  1980年秋,钮震江带着绍兴画家杨樵康的介绍信,赴杭州敲开了刘江先生的家门。“你是下过功夫的,刀法好,书法也不错,但问题也有一些。建议你多临《上海博物馆藏印选》中的汉印。这个版本好。要多写篆书,以后咱们可以书信往来。”刘江先生翻看了他的印作以后,一边为他开列阅读临习书目,一边热情地鼓励他。

  无论书法练习抑或篆刻创作,凭借着多年的实践,钮震江有着自己清晰的认知和独到的感悟。是啊,钮震江的每一次临习,每一次参悟,都完成了一次与历史老人、艺术老翁的深情凝视、心灵交感,从而赢得了一份学识的醇厚滋养,历史与艺术的豁达洞察,生命彼岸的悄然抵达。这份精神和艺术的高度、纯粹厚实的心智,是任何碎片化的阅读与临习所无法获得的。

  钮震江不断认知、尽情感悟,既打进去又钻出来,为的只是要从众多的流派中汲取精华而变移到自己的创作中来,以渐渐形成自家的面目。让他记忆犹新的是,十四岁时曾学汉《礼器碑》,如今其笔法结构常能顺利地变移到印款中。由于对汉白文印的探求,他还尝试以隶态融入篆刻,不觉平添了诸多韵味。反之,书写隶字,他也忘不了那盎然的古意,故而有了金石气。在书法篆刻的创作中,钮震江多向往坦荡的气势,又不乏流露细腻的情感,他觉得抒写自我心境的精神品格应是创作第一位的要素。诚如浙江省书协主席鲍贤伦所点评的那样:“钮先生把书法创作、篆刻创作和书学理论几个方面的实践和修为共同进行,形成较有宽度的艺术实践链。他的实践追求是有明确指向性的,他所看准的那些雄放、坦荡的美学风格,既直接来源于秦汉的一些基因,也与清朝篆隶的实践直接相关,同时,更有着当代的一些印记。”追求雄放、坦荡的美学风格,令钮震江的书法篆刻创作在与别人拉开距离、与时风拉开距离的同时,得以独具匠心、独领风骚。

  钮震江平日为人很是低调,这是因为书法篆刻的创作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他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作无谓的应酬;这是因为艺术创作拒绝浮躁、浮华,他不愿作没有底气的包装和唬人的镀金。唯其低调而刻苦、务实而坚韧,因而也成就了他书法篆刻和学术研究上的“高调”。作为中国书协会员、浙江省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他曾参加多届全浙书法大展与历届中青展,浙江省第二、三、四届篆刻艺术展。2004年,获首届浙江书法教师成果展创作奖与学术奖;2005年,参加西泠印社第六届篆刻评展;2008年和2013年,分别参加全国第六届、第七届篆刻艺术大展。作品先后在《书法报》、《书法导报》、《书法家》、《书法》、《西泠艺丛》、《西泠印社》、《美术报》等报刊发表百余件。著有《绍兴名胜印谱》、《鲁迅作品篇名印谱》、《钮震江书法集》。他所撰20余万字的学术论文与评论,登载于各类艺术刊物。其中《论沙孟海印学史之断代理论》,入编全国沙孟海书学研讨会论文集;《从石门颂看隶书线条之形质》在全国首届隶书学术研讨会上交流后,作为首篇论文在《书法导报》上分期连载;《从碑与简的比较看隶书的生命活动与前景》,在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论文征稿中获最高奖项一类论文奖。


浙江日报 艺术品收藏 00018 认知多感悟
创变富新意
2014-12-10 3721065 2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