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第三届郁达夫小说奖颁奖

心向文学 情聚暖冬

  本报富阳12月7日电

  记者 刘慧

  初冬,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来自全国的作家相会富春江畔,参加第三届郁达夫小说奖颁奖典礼。活动由省作协《江南》杂志社、富阳市政府主办。

  清晨,沿袭郁达夫小说奖的传统,获奖作家们在郁达夫故居旁植下了一棵纪念树,刻有8位获奖者姓名的纪念石也守护在纪念树旁。一石一树,铭刻着众人对郁达夫文学精神的缅怀和继承。

  走出故居放眼望去,一川如画的富春江波光闪耀,获奖作家和编辑与当地的文学爱好者们一起乘“达夫号”画舫沿江而上,追寻郁达夫诗意、浪漫、放达的文学精神——一场“暖冬·富春江文学沙龙”在画舫中热烈展开。正如著名作家叶兆言所言:“到了浙江,我就觉得浙江人了不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郁达夫小说奖,都生长在浙江这片文学沃土。”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郁达夫有着独特的创作追求和审美风格,郁达夫小说奖的设立不但继承了其浪漫诗意、感性丰盈的精神,更填补了国内中、短篇小说评选的奖项空缺,同时也对浙江文学的传承和发展,对繁荣我国文学事业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江南》主编袁敏说。到今天,郁达夫小说奖已经走过了6年历程,在文坛、作家和读者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获奖作家邓一光说:“中国目前的评奖机制的确出现问题,可能一些获奖者并不知道这个奖到底是什么?所以在这种前提之下,我能够获郁达夫小说奖,心里还是特别高兴,因为我明白为什么获奖。”

  另一个获奖作家毕飞宇接话道,作为一个热爱文学的人,尤其是一个获奖作者,只想说无论这个奖是哪里颁的,也无论这个奖的大小,“干净”,就使这个奖陡然增加了它的含金量,哪一个作家不喜欢含金量高的奖项呢?所以这种高含金量,会使一个写作的人真切地体会到文学的尊严,小说的尊严,作家的尊严,这种尊严感会让人特别幸福,特别享受。

  “先说一个有趣的事,我昨天5点起床,6点开始坐了4个小时的车赶到银川,然后又40分钟赶到银川的机场,飞到杭州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我说这个事想说明什么?我想,从宁夏到杭州来,距离就不必说了,我最想说的一个问题就是文学的距离。”马金莲是一位来自宁夏的作家,但是她和很多80后不一样,因为她出生在宁夏西海固一个特别远的山村里,读小学时,每天要步行13公里路去上学。她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热爱文学,热爱写作。“我写我经历过的西海固生活——《长河》就是写我从小见过的、我特别熟悉的人和事。感谢生活,感谢郁达夫,因为有了先生才有这个奖,有了这个奖,才让更多的读者认识西海固。”

  艾伟是此次获奖的浙江本土作家,他说:“对生活而言,文学没有实际的功用,但它能够穿越现实,结合我们生活的经验。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阅读小说?”

  文学对话的环节,有文学青年提问:近年来中国中短篇小说发展趋势如何?邓一光说,他在深圳有一个工作室,有七八个志同道合的青年作家在一起。从他们的作品看,现在的短篇小说越来越多地关注城市化进程,这可能和一二十年前大量写乡村,或者是对历史的想象性再现不一样,现在大家比较关注都市里的冲突、焦虑。作家们从儿时的文学偶像谈到写作者的精神担当,从创作中的喜怒哀乐谈到小说本身的魅力,让读者了解到他们在写作中的心路历程。

  作为郁达夫小说奖的终评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在下午的文学讲座中表达了对郁达夫的无限敬意:郁达夫的创作凝聚了其丰厚人生阅历和独到情感特征,他以独特的艺术表现,铸造了自己的艺术境界。同时,他毕生都在坚守着五四那一代人的良知和操守,正是这些,使他的作品充盈着激情,因而也就拥有了永恒的生命力。

  入夜,以“鼓励浪漫诗性的性情写作”为宗旨的第三届郁达夫小说奖在富阳颁发。中篇小说奖得主邓一光、短篇小说奖得主毕飞宇,以及提名奖获得者艾伟、弋舟、马金莲,与专家评委及众多特邀嘉宾、当地群众一起聚集于富阳影剧院,共同见证本次文学盛典。

  望着手捧奖杯的作家,省作协主席麦家感叹:“一个文学奖,首要是诚实。郁达夫小说奖正是秉承诚实的品质,才有特立独行的姿态,才会在不断地推进文学的过程中,使郁达夫小说奖更加滋润和丰满,为中国文学不断地注入生命力。”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心向文学 情聚暖冬 2014-12-08 3718873 2 2014年12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