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千古情,为何总是这么火

  编者按 从杭州到三亚,从丽江到九寨,杭州宋城演艺集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文化市场的奇迹。奇迹来源于其优秀的文艺作品,来源于其二十年如一日地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源于其扎根生活,精心耕耘,不断推陈出新。本报今起陆续推出宋城演艺叩开文化市场的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 李月红 通讯员 杨欢

  世界上单日演出场次最多、观众最多的演出是什么?

  听到这个问题,许多人都会想到是《猫》、《红磨坊》,或是拉斯维加斯的《O秀》。但其实都不是。

  这个答案在今年“十一”黄金周被刷新——国内编创的大型歌舞“千古情系列”,其单日总演出场次达15场、总接待游客10万人次。

  如果去掉定语“单日”,这个答案又会是什么?

  还是“千古情”——《宋城千古情》。它从1997年上演至今,接待观众的总人次,相当于两个多澳洲的人口。12月2日,根据最新票务统计,这台演出总观众人数突破5000万人次。

  千古情为什么这么火?火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能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就看是否接地气,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千古情系列”总导演黄巧灵说,宋城演艺始终立足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当地文化,每一个景区都在寻找一个城市的根,每一台千古情都在寻找一个城市的文化灵魂。

  每一部千古情的创作,都是创作团队诚心诚意做人民、做生活的小学生,用脚走出来的

  “给我一天,还你千年”。三亚迎宾路333号,竖着一块醒目的招牌。

  “三亚有千年史?”但凡路过此地,游客都会有这样的疑惑。

  不信?晚上来这里看看!

  “家乡的桃花开了,河边的杨柳青了,天上的星星迷路了,远方的人儿想家了……”音乐响起,漫天桃花缓缓飘落,全场屏气凝神。

  光影中,时光回溯到南北朝时期,冼夫人以南越部族首领的身份“请命于朝,置崖州”。一小时里,光影如同时光隧道,落笔洞、鉴真东渡、鹿回头、海上丝路……三亚千年史徐徐走来。

  唤醒三亚沉睡千年历史基因的,是一台旅游演艺——《三亚千古情》。开演刚满一周年,其收入就超过1.6亿元,净利润达8200万元,创造了旅游演艺大型项目开业第一年即盈利的奇迹。观众席上坐着的,不仅有游客,还有当地居民。今年,这台演出还收获了海南省“五个一工程”奖。

  成功的背后,是宋城团队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用脚走出来的创作。

  “创作千古情系列,我采风走过的路都可以绕地球好几圈了。”黄巧灵戏谑地说。他常常自称是穿草鞋的,或者说是赤脚的,来自于乡间地头。这样的自我认知也促使他的艺术思维常常往脚下看,往土壤里看,深耕地方文化。

  每一次采风前,编创团都要翻阅当地地方志、文化研究著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一点点搜罗文化细节,从地理变迁中一点点圈出采风路径。

  每一次采风中,每到一处,开地方文化请教座谈会、邀请民间艺人传经授课、收集地方民间老手艺学习。

  编剧杨欢说,从2009年确定三亚项目的意向开始,编创、设计、市场团队不下百次来到三亚进行采风,形成了数百万字的文字图片资料,摞起来足有一人高。

  春天,从人头攒动的海滨沙滩出发;夏天,到达人迹罕至的历史遗存;秋天,辗转遮天蔽日的热带雨林;冬天,进入大山深处的黎苗人家……每天挖一点文化元素,每人理一条故事主线,勾勒穿越千年的历史积淀。

  在三亚开了10多年商务车的司机,接待过各色团队数百个,却从未见过这么古怪的一支队伍:别人来三亚都是看海,他们却专往深山老林里钻;一开起会来,就是通宵达旦,好些酒店都曾以会议时间过长拒绝接待,于是他们就在简易的工棚里搭个投影仪,司机睡了几觉醒来,这群人还在拿着几张图纸指指点点、唇枪舌剑。

  每一台千古情,都在寻找一座城市的灵魂。历史说来宏大,却往往以细节示人,用脚去采风,诚心诚意地做生活的小学生,这是对历史文化的敬畏。而这样的精神,酿就了一台台动人的千古情传奇。

  每一场千古情的演出,都是从土壤里长出来的,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舞台上

  木府,丽江的文化大观园。这是创作《丽江千古情》绕不开的文化瑰宝。

  自纳西族首领木氏元代世袭丽江知府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470年。家国情怀、民族融合、商业繁荣……在纳西族发展史上,木府的每个举动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彼时,一部《木府风云》的电视剧正在全国播映,木府历史在观众心中知名度空前。

  15分钟的演出,如何讲述470年的恢弘?

  “最给力的是人的劳动带来的情感上的感动,可否用劳动表现木府时代的生产力水平?”行走在茶马古道的采风路上,总导演黄巧灵的话,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共鸣,主题当即定为“向劳动致敬”。

  新的难题又来了:劳动的切入点在哪里?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古道上,马蹄印坑坑洼洼。马帮从丽江运送茶盐去西藏拉萨,单程就需3个月。何不用“制茶”来反映木府盛世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呢?

  生活依据成就了“制茶”舞段,困扰了主创团队多日的难题迎刃而解。一场15分钟的演出,原汁原味地呈现了纳西百姓的生活场景。互动中,观众捧起一碗碗马汗茶,才恍然大悟“那是马队在长途跋涉中,所驮茶饼经马儿汗气蒸腾过的普洱茶”。

  ……

  从对历史的体察顿悟中获得创意的力量,从人民的喜怒哀乐中传达艺术的力量。

  男孩在唱着小蜻蜓的歌,摄影师正在为年轻夫妇拍摄婚纱照。突然,地震了。湍急的江面上,解放军战士搭起一座人梯,孩子们一个个踩在上面安全过江。

  这,可能吗?

  这是《九寨千古情》中《大爱无疆》的一幕。每每至此,不少观众会疑惑:如此伟大的牺牲,是不是经过艺术加工,进行了人为的拔高?

  答案是否定的——这一幕就是来自生活。在九寨采风的全程中,创作团一直在为是否要表现“5·12汶川大地震”各持己见。如此主旋律的题材,走市场化的千古情是否能够准确把握?对国殇之痛刻骨铭心的观众是否能够接受?

  争论直到他们走进民间地震博物馆那一刻才停止。在这里,他们从照片上找到了关于地震的细节:男孩,摄影师,人梯……

  在历史土壤中寻找艺术之花,在生活细节中还原感染力量。这些从生活中、从人民群众中生长出来的喜怒哀乐,在千古情的舞台大书特书,浓墨登场了。

  每一部千古情的情怀,都是用浪漫主义精神观照现实生活,让人们看到真善美,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作为一台穿越演出,在千古情的系列作品中,多是按照时间顺序演绎当地文化变迁史。可是在《九寨千古情》中却不这样。

  一部九寨史,最新的大事件便是“5·12汶川大地震”。按照时间顺序,这一幕必然是演出的第四场,作为最后篇章。

  试演开始一个月,创作团队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散场时,游客多是面色沉重地走出门,全程几无话语交谈,一点儿也不似其他系列那样兴高采烈地议论。

  症结在哪里?一个月后,导游来抱怨了:结束篇章太感人,连演员都哭着在跳,游客们心情压抑得很,走不出来,晚上也睡不好觉。

  团队立即觉得事态严重了:创作千古情,图的就是大家带着美,带着情,回去睡个好觉。

  随即,这一幕破天荒地打破了时间顺序,移到第三场。“我们希望每场演出带给观众的感受是,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这正是千古情系列要传达的“情”,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落笔在真善美。

  艺术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既要尊重现实,也要用艺术的手段,让观众感受到真善美的现实力量。

  在《三亚千古情》中,为展现落笔洞先民与天斗的勇气,“蹦极跳鱼”的演员利用树藤从3米高的空中垂直扑入深水,又从水下如飞鱼般唰地飞向半空;《鉴真东渡》中,为了展现当时环境的恶劣和鉴真坚韧不拔的精神,剧组采用了惊险的“大飞人”项目,震撼再现佛法之路的艰辛坎坷;《鹿回头》的“肩上芭蕾”环节,女演员在男演员的肩膀和头顶上完成了演出,用高难度杂技诠释爱情心路……

  于是,在这一幕幕演出里,你看到了浓浓的真善美:落笔洞弥漫着浓郁的远古神秘气息,是对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的致敬;鉴真东渡是文化交流,是跨越国界种族的友谊;冼夫人是维护祖国统一、忠心爱国的典范;鹿回头的纯真爱恋,是多少人向往而又难以忘却的传说;海上丝绸之路,一条连接人类文明的纽带,展现出泱泱大国的盛世繁荣……

  在杭州,《宋城千古情》整台演出牢牢抓住了杭州文化最精髓的根和魂,《良渚之光》劳作生息的古越先民,《宋宫宴舞》繁华如烟的南宋王朝,《金戈铁马》慷慨激昂的岳飞抗金,《西子传说》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众多的杭州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和西湖人文景观融进了《宋城千古情》。它的每一个篇章都以多种表演艺术元素诠释了杭州的人文历史,再现了一个缠绵迷离的美丽传说,一段气贯长虹的悲壮故事,一场盛况空前的皇宫庆典,一派欢天喜地的繁荣景象。“只有民族性的东西才最具有世界性。虽然整场戏中没有一句台词,全靠舞台表演,但即使是不懂中文的外国游客也能看懂剧情,看到它所要传递的杭州的历史与千年的中国文化。”黄巧灵说。

  可以说,《宋城千古情》在国内外游客眼里已经不仅仅是一场演出,她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了杭州城市的一个标志,历史文化的一个符号。就像巴黎有红磨坊,纽约有百老汇,到了杭州这座城市就必须先看《宋城千古情》,因为,她传承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脉,她播种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她诠释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她与这座城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并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之魂,她为这座城市留下了难忘的历史记忆。

  千古有情,情在真善美。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千古情,为何总是这么火 2014-12-04 浙江日报2014-12-0400008 2 2014年12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