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当代“义乌上河图”的启示

  江坪

  日前,李克强总理考察义乌国际商贸城,称赞此地商铺面积不大,拓展的却是全球市场;地理位置虽然并不得天独厚,物流却通往世界几乎每个角落。他说,我看今天的义乌国际商贸城,足以与当年“清明上河图”媲美,堪称当代“义乌上河图”。

  众所周知,《清明上河图》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而义乌商贸城配得起这一赞誉——如果在每一个摊位前停留3分钟,按每天8小时计算,需要一年半才能逛完。

  以传世名画比喻一座商城,寓意十分深刻。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经济运行压力加大等背景下,作为全球最大的商品市场,义乌加大商品转型升级和外贸改革力度,不但交易额创下历史新高,而且新增市场主体大幅上升,成为弱市行情中的一匹黑马。这也与李克强总理一直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思路正好契合。他几乎每次考察,都要为创业者“呐喊助威”,对小微企业发展尤为关爱,对新兴业态寄予厚望。在义乌“网店第一村”——青岩刘村,他停留1个多小时,连续走访了3家商铺——一家批发货物的电子商务公司、一家销售亲子服装的网店、一家快递公司,而这3家商铺连起来就是网上虚拟经济产业链。这条路线对经济发展、创业就业有十分明显的作用:青岩刘村虽然入册人口不到1500人,却有1.5万人在这里从事电商工作,2014年成交额达40亿元。

  以传世名画比喻一座商城,是在弘扬一种精神。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一位老商户把30多年前艰苦创业时摇动的拨浪鼓赠送给总理。李克强接过摇了摇说,我知道义乌人创业初期的“鸡毛换糖”、摇着拨浪鼓走天下的历史。这个礼物很珍贵,浓缩了“义乌精神”,要把它转赠给国家博物馆。“义乌精神”,是对成千上万义乌人“创业、创新”精神的赞扬,正是他们迎着改革开放大潮,从摆地摊经营初级小商品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持续开拓创新,以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小商品,连结城市乡村、连结省内省外、连结世界各地,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商品市场,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

  以传世名画比喻一座商城,也为文艺工作者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在这里,每一家商铺,都有着各自丰满的创业故事和人生经历;每一个创业者孜孜不倦、兀兀穷年,追寻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热情拥抱时代,贴近群众,深入生活,就应领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丰富内涵,将当代“义乌上河图”融入笔端,尽情放歌。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当代“义乌上河图”的启示 2014-12-04 3711901 2 2014年12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