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英红寨搬迁保护异地古建筑群
民间瑰宝安家落户
记者 刘慧
本报讯 站在德清莫干山上远远望去,从浙、闽、徽、赣异地迁徙而来的40余座古民居,正在落户山脚下的英红寨——白墙黛瓦,飞檐翘角,这批风格迥异且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的古建筑群,将在此安家落户。
英红,德清筏头的古称。古代英溪两岸多桃树,落英缤纷,由此得名,是南朝一代文豪沈约的故里。如今,以“英红”为文化内涵的英红寨,成为一座拥有40余座古建筑的别样小城。
故事,还得从两年前说起。一天,当德清联合颜料有限公司老总顾水荣得知,有一位外国明清家具收藏家想转让其藏品时,当机立断,以高价从许多藏家争抢中“夺”下全部藏品。有各类家具、木刻、古字画、瓷器、古建构件等,其中以明清家具数量和种类最为丰富,仅各类千工床、拔步床、罗汉床就有百余张。
“这批宝贝不应该藏在深闺,应该让更多的人走近它、欣赏它。”深爱中国传统文化的顾水荣斟酌再三,决定办一个有特色、雅俗共赏的婚俗文化艺术馆,让这批民间瑰宝有一个长久的家。他带着一帮行家里手,在浙、闽、赣、皖四省交界处翻山越岭,寻觅那些破败的老建筑,异地拆迁保护,抢救回40多幢明清古民居。
“每幢古民居就是一个故事。”退休后帮助顾水荣收集、整理资料的德清博物馆研究馆员朱建民说,痴迷于传统文化的顾水荣,仅收购这些老房子就花了不少精力和财力。但在顾水荣心里,没有什么能比把这批古建筑原汁原味地保护起来更重要。“至少比当地拆了旧房建水泥房强,那样,老房子将永远消失了。”
不过,这个民居古村该落户谁家?德清县文广新局局长姚明星说,今年德清县特批了一方风水宝地,让这批古建筑在筏头安家落户——集民俗文化展示、现代文化产业、休闲旅游度假于一体的“英红寨”正在拔地而起。
英红寨,有山、有水、有竹,走在这里一步一景,如博物馆区域,就有水样年华博物馆陈列、婚俗文化体验、英红小镇一条街。在功能区域,有瓷之源研发中心、摄影家驿站、中国美院建筑学院创作基地等,文化、艺术、文学创作园区与企业文化交流园区错落有致。
最让人心仪的,当然还是掩映在坡地山林中的古建筑群——高低错落的徽派马头墙、熠熠生辉的赣南围屋、美丽的闽北石雕,还有浙西古民居匾额……当清新明快的现代气息穿插点缀于古民居之间,仿佛让人穿越建筑史的时空长廊,在浙闽皖赣不同建筑的映衬下,这个古建筑群更显得古朴、厚重。
看那些古民居,集浮雕、镂雕和透雕为一体的木雕,技艺精湛,内涵丰富,有加官进爵、世代封侯、百忍堂号,也有同读西厢、欢天喜地、佛手金瓜,人物动物、植物花鸟,应有尽有。而古代家具上的梅兰竹菊、八仙过海、和合二仙等雕刻,题材涉及戏曲故事、神话传说,朱漆泥金,富丽堂皇。
顾水荣说,老祖宗留给我们不可再生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自然留给我们不可复制的人文景观资源。因此,抢救保护与科学开发利用,是英红寨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