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至纯钱江源 至真水墨画
五/水/共/治/引/领/者 两/美/浙/江/新/样/本
【题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今中国,绿色生态发展已成时代浩荡主流,对水这一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的重视可谓空前。
作为科学发展走在前列的江南水乡浙江,以“五水共治”推进转型发展,“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已经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中之重及全民的自觉行动。
在此背景下,水乡概念已经突破原先平原河网的传统地理意象,而拓展至包括山区丘陵海岛在内的浙江全域,融入浙江各个城市的发展肌理和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之中。水规划到位,水治理科学,水生态优良,水生活和谐,水文化滋润,水,正让这样的城市品质提升、品性独具、品位倍增,成为江南水乡升级版、“五水共治”引领者、“两美”浙江新样本,是为“浙江最具魅力新水乡”。且看——
开化:
魅力点评——
出境水质Ⅰ、Ⅱ类天数为99.1%,
地表水常年达到国家Ⅰ类水标准,
钱江源头开化,至纯水质令人赞叹;
森林古道,成片洒落古老村落,
耕读传世,人杰地灵辈出名家,
“化不开的水墨眷恋”是她的别号。
因为水,钱江源头筑屏障,
因为水,物华天宝引人往,
因为水,溪流皆成黄金道,
因为水,国家东部公园美名扬。
至纯水,至真画,天人合一在开化。
这里是被莫言称为“神仙境”的地方,“九曲芹江旋玉带,一围青山衔明珠”是开化的形象浓缩。大自然慷慨地赐予她清纯秀丽的江水,纵横密布的川流,绵延起伏的群山,苍莽葱郁的林海,使她犹如绿宝石般在母亲河的源头熠熠生辉。
知名学者钱文忠说:“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开化,那就是‘开化,化不开的水墨眷恋’。水,代表钱江源,强调一种灵动;墨,强调一种文化资源。”
开化境内山川河流纵横,犹如一幅山水画镶嵌在浙江版图上。马金溪、池淮溪、龙山溪、苏庄溪等众多河流,水流潺潺,清澈明净,一湾湾山水,轻吟低唱,百转千回,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的任何一条河流,都能自在畅游。
因为有了水,开化才有了水润山城的别样味道。也因为有了满地的清水,开化才有了不一样的物华天宝。在对一江清流、一条清水鱼和一颗青蛳的坚守中,我们看到了开化人“乐水”的智慧、“治水”的精神。
护守钱江源,护送钱江水,如何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始终是开化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生态保护矛盾的恒久命题。开化经济的转型升级正以“治水”为突破口,在让一江清水向东流中追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和谐统一,这既是保护浙江“生态屏障”的政治责任,也是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自觉担当。
水之韵——
钱江源头筑屏障 至纯好水出开化
水,纯净、清澈,朴实、清新,有灵动的独特风格,飘逸出空灵、神秘、幽深,体现出天地间的大美。《管子·水地》云:“是故具者何也? 水是也。万物莫不以生,唯知其托者能为之正。”水是万物之本原,是人的生命生生不息、大化流行的发动者。承载万物,通流天地,创造了一切。
但凡源流,总是出自深山。最好的,总在源头处。开化便拥有这样的源头——钱江源,这里群山逶迤,流水澄澈,山明水秀。钱江源是慈爱的母亲,她那涓涓的溪流孕育着钱江的澎湃大潮,养育着千万浙江儿女,撑起开化的山河。
自古以来,开化与水有着不解之缘。“西渠”,古时候称为汪边溪,源出讴歌岭,即开化小山岭。“一泓山漳水,由北向南,穿水门,过城西,绕卧佛山脚,逶迤而下。过天香书院、南墩书院从南门注入马金溪……”这是旧时的史书对西渠的记载。
“上世纪80年代,西渠的水非常清澈,鱼虾也很多,居民们在渠道里淘米、洗菜、挑水喝,后来因为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的流入变脏了,政府铁腕治水让我能够重见那个梦里的西渠。”渠边一位偶遇的80多岁老人感慨道。
漫步西渠,人们惊喜地发现,今日的西渠早已不再是当年的旧模样。拓宽、挖深、疏浚、美化、绿化过的西渠,淙淙碧水缓缓流淌,渠深水清,水中卵石可见,鱼翔浅底。飘忽的水草在渠水中轻轻摇逸,舞姿翩翩、婆娑,仿佛是在无声地述说着她的温柔、端庄和秀美,同时也诉说着开化人敬水、治水的故事。
除了从古代走来的西渠,开化境内还有9条从林海山间而来的河流,除苏庄溪流入长江水系外,其余全都汇聚到钱塘江。早在上世纪末,开化就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有着“送一江清水出开化”的决心。
今年年初,守护钱江源行动更进一步。“五水共治”下,开化铁腕治水,对县域内河流开展地毯式排查,摸排出3条(段)、长105.1公里垃圾河,5条(段)、长8.2公里黑河、臭河,制定了最美河流标准,落实“一河一策”,建立河道每月一清理、重点区块一周一清洗工作机制,开展“大河小溪”大清洗、河道设障清理等专项整治,率全省之先完成“清三河”治理工作。
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提出“禁采、禁渔、禁养、禁倒”的护河“四禁”。其中,全流域禁止采砂,拆除违规制砂场55家;马金溪、池淮溪、苏庄溪等流域共1976公里河道实行全境全年禁渔,增殖放流鱼苗30万尾;拆除网箱面积3.7万平方米,全县32座小(二)型以上水库、99座山塘全面禁止施肥养鱼;255个行政村制定水规民约,实行“段段有河长、村村有民约”,一河一策杜绝垃圾入河,人水和谐成为常景。
今年3月,开化启动“垃圾不落地”义工服务行动,减少生活垃圾的收集量,防止二次污染;推行义工积分制度,注册义工按积分可“兑换”包括医疗、保险、公交、景点门票等在内的服务。
水中有“民意”、水中有“担当”。目前,开化全县已建立义工队伍360余支,拥有义工1.2万名,主动参与农村和社区管理,种植苗木、花草,修剪绿化带,清理河道垃圾,宣传“五水共治”等。通过治理,垃圾河变成了天然泳池,淤泥塘变成了荷花池,打造了一批富有乡村文化内涵的桃花溪、杨梅河、水岸林、风景潭。
截至目前,开化县境内9条河流、所有乡镇22个流域交接断面水质监测达标率均为100%,县域出境水水质Ⅰ、Ⅱ类天数比例达到99.1%。今年1至11月,与去年同期相比,一、二类水增长6.6%;其中一类水增长17.6%;一、二类水增长22天。地表水常年达到国家Ⅰ类水标准,通俗点说就是可以直接饮用的水。
水之美——
串珠成链全县景 生态美学引潮流
就美学而言,在当代,自然美和生态美的理论重建昭示着美学学科面临重大的变革,生态美学正从边缘走向中心。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在形式”,特别强调美的和谐属性。人诗意栖居于水环境中,与水共生共融,获得天人合一,人水和谐,心灵栖逸的审美境界,因而和谐成为人水生态美学的最高审美境界。
深得大自然恩宠的开化,是自然美集中展现的地方。它的山、它的水、它的阳光,它的一切,都淋漓尽致地展露着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原生态美的张力。而通过人与水的和谐互动,开化便找到了充分展现其优越自然生态禀赋的金钥匙,建设“国家东部公园”便有了最为根本的纲。
微风轻抚,马金溪水面波光粼粼,秋日里阳光静好,溪岸两侧树影婆娑。
在开化县音坑乡音铿村双溪公园我们看到,偌大的公园内,绿树成荫,清水岸边一些村民正惬意地垂钓,享受清风。谁又能想到,曾经这里是一家采砂制砂的砂场。
双溪公园位于中村溪、马金溪交汇处,受水流影响,多年淤积形成了一个占地约30亩左右的三角形河滩地。整治前,滩地外河道砂石乱采滥弃,污染了水质,破坏了自然岸线;滩地内砂料、垃圾乱堆乱放,洗砂废水漫溢,制砂粉尘飞扬,绿色植被遭到破坏。为打造马金溪百里黄金水岸线,建设美丽滨水公园,开化县对这家制砂场实施依法关停,并启动双溪公园整治工程。
目前,双溪公园已成为开化治违助力治水、治水与造景相结合的成功典范,是全县乡村休闲旅游的精品景点。砂场变公园是铁腕治水的成效之一。“环境应留住自然风貌,建成开化特色水岸风情,体现自然之美”,开化治水始终不忘遵循生态美学。而今,在全县范围,开化推进“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的战役已经打响,目标剑指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实现山青、水绿、天蓝、景美,为国家东部公园打下扎实基础。
围绕马金溪百里黄金水岸线,结合独流入海、中小河流治理、农村河道整治等项目,开化正在加紧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打造十处水景公园、百里黄金水岸线、千里生态河道和万座清水鱼塘。目前,30个3A级景区村已初具雏形,马金姚家源、音坑双溪公园等亲水公园得到游客青睐;以百里黄金水岸线为主轴,以生态廊道为串联的“七彩河道”已初现端倪;谋划建设马金石柱、九潭坝、吊马潭、古埠等水景公园,串珠成线,打造县城至华埠26公里漫游休憩亲水养生线、开化县城至马金40公里乡村休闲田园风景线、齐溪至马金30公里源头生态风光观赏线。
“这里有钱江流域唯一保存完美的原始河流,这里有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双溪古渡’、‘七里晴岚’。”马金镇金溪村党支部书记叶友忠说,“我们正在重现古时的自然风情,在治水中我们找到了幸福感、成就感”。看着金溪月亮湾湿地公园里络绎不绝的游客,他信心满满:“水上乐园开放还只是第一步,更多精彩将依次呈现!”
洲上鸟飞,水下鱼肥,那些儿时记忆中的诗意场景在开化随处可见。人水和谐生态美学的充分实践,正让开化迈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发展生态经济最高境界的自由王国。
水之悦——
物华天宝美名扬 城乡处处乡愁浓
北纬30度这条神秘的纬线穿过开化,钱江源头 ,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静静聆听,似是天地自然鸣珮。
“然而,最好的螺蛳还藏在更深的山里。开化,位于钱塘江源头……”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热播,“开化青蛳” 开始被外界知晓。青蛳即清水螺蛳,和一般螺蛳不同,青蛳的生长对水温、水质以及周围的环境要求极高:活水、不宜太深、且不能有污染。位于钱江源头的开化,因常年出境水质均达到Ⅱ类水以上,有时甚至Ⅰ类水。因此,在开化大大小小的河道里生长了不计其数的青蛳,这也是大自然赋予守护钱江源的开化人最好的回报。
不仅那一颗小小开化青蛳,还有一尾清水鱼仿佛都浓缩着开化的整个水生态。
《开化县志》记述:明末清初,本县就有人在河边、田边、路边、山坑边、房屋内挖土砌石成池,引用溪水、山坑水或泉水养鱼,鱼池面积7至20平方米,水深0.3至1米,设有进、出水口,但产量不高,数量也极少。
据地方文献记载:开化人食鱼历史悠久,尤其中秋节,有食鱼的习俗。每逢中秋来临,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的水塘里捕捞一条最大的鱼,精心烹调,当月上中天时,山村处处弥漫着诱人的鱼香,家家户户洋溢着融融的亲情,合家品尝鲜美的清水鱼,共享团圆之乐。
几百年岁月更迭,清水鱼养殖被深居山间的人们代代相传,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山坞里,没好菜,抓条活鱼把客待。”
开化禾丰村燕溪51号,有一个三百多年历史的鱼塘,茂密的藤蔓和边上兀自矗立的一节断垣,仿佛讲述着开化养殖清水鱼的悠久历史。
燕溪自然村90多户人,几乎家家都养清水鱼。村里房前屋后有池塘、水田有田塘,屋边的渠道,两片竹网就能隔出一个鱼池,老屋的天井,也可以是鱼的天地,新造的房子,架空在鱼塘之上,甚至房屋的四周,也被水渠所环绕……水是流动的,引自燕溪的清流将这些坑塘串成一条链。
在长虹乡西坑自然村,清清的山涧溪流则是另一种天然鱼塘,成群的野生石斑鱼轻灵地游动,只是这些鱼不是用来招待客人。
一条清澈的小溪从村中蜿蜒而过,两岸青山相对,细雨中的空气清新不染。溪中,鹅卵石清晰可见,丢一小片面包下去,成百上千的石斑鱼倏地聚拢争食。
这里一直流传“杀猪禁渔”的乡约:村里集体杀几头猪分肉,村民领了肉,便不能再捉鱼;如果违反约定,就要给全村人杀猪分肉,以示惩戒。
多年的全溪流禁渔,这里的野生石斑鱼密集成群,肆意欢闹。去年8月,长虹乡敬鱼文化节在这里举办,常住人口仅400余人的小村,当天吸引了2000多名游客前来观鱼、敬鱼,体验人鱼同游、人鱼同乐。
从“禁渔”转化到了“敬鱼”,同音不同字,从被动保护到自觉守护,古老仪式的重新演绎,让行动境界拥有了更高一层的意义。
眼下,开化已有六成乡镇实行禁渔,到2015年年底,禁渔将扩展到开化全县域。
与水交好,品味水的内涵,领略水的胸怀,体会水的智慧,学习水的品格,尊崇山水的传统而今正在开化发扬光大,水已经融入到开化的发展理念、发展规划和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在敬鱼文化节,杀猪禁(敬)渔外,“祭天祈雨”、“五月十三庙会”、“祈水节”等一批由水而生的民俗文化得到挖掘重生,水的文化活色鲜香,重塑着开化人的生活方式,提升着开化独特的地方魅力。“要做浙江人,必到钱江源”,诚哉斯言!
(文 / 仇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