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新闻时评

伊核问题缘何悬而未解

  吴祖荣

  伊朗核问题6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同伊朗就伊朗核问题在维也纳举行的6天谈判,未能在原先设定的11月24日这个最后限期达成全面协议。各方决定将达成全面协议的最后期限延至2015年7月1日,争取在2015年3月底前达成框架协议,之后商谈具体技术细节。这是6国同伊朗在日内瓦于2013年11月就解决伊朗核问题达成临时协议后, 在今年7月20日因各方分歧严重谈判失败后,第二次就达成全面协议延长最后期限。伊朗核问题历时60多年,一直未得到解决,近两年出现转机,并取得一些实质性进展,但又一波三折,原因何在?又为何受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事实上,伊朗核问题的演变本质上是美国同伊朗关系的缩影。早在上世纪50年代,伊朗巴列维王朝利用其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密切关系,引进核反应堆,并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伊斯兰政权建立后,伊朗与美国关系破裂,便转向和俄罗斯开展建设核电站合作,但美国根据其情报,认定伊朗利用其核技术在秘密研发核武器,并采取包括经济、金融制裁在内的一切措施,千方百计阻止伊朗研发核武器,以消除伊朗可能拥有核武器对美国及其盟国的威胁。美伊之间围绕核问题的大较量日趋激化,直到2013年8月鲁哈尼就任伊朗总统后,美伊关系出现松动,6国同伊朗的谈判出现契机,并取得实质性成果,美国和欧盟暂停了对伊朗的部分制裁。但美伊30多年来相互敌视,政治互信十分脆弱。美国对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活动充满疑虑,而伊朗对美国限制其和平利用核能而采取无理制裁等不公正高压手段强烈不满。双方化解敌意、实现和解谈何容易。

  而伊朗核问题一旦和平解决,会产生多重重大影响。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将得到加强,对美国维护其超强核优势地位也是利好;美伊关系改善将会增添新动力,美伊打击伊斯兰极端组织恐怖势力的合作可能迈出实质性步伐,对中东政治力量的重组将有重要影响;伊朗完全摆脱西方和联合国安理会制裁后,经济发展将面临良好前景,同各大国的关系会明显改善,国际地位也将有一定提高。

  可以说,美伊对核谈判的政策取向牵动各方神经,稍有不慎,可能导致谈判破裂。奥巴马在中期选举中失利后,共和党利用掌控国会两院政治优势在伊朗核问题上向奥巴马发难的可能性大增,他在伊朗核谈判中的交易必须顾及共和党立场,避免引起共和党反弹是他的优先考虑。这将大大增加美伊谈判的难度。美国还面临中东盟国以色列等敌视伊朗、反对美伊达成核问题协议的巨大挑战。

  从伊朗国内形势看,主张发展核武器作为对付西方列强杀手锏、反对与美国达成核问题协议的强硬派政治势力对政府核谈判立场有着重要影响,也不能小视。俄罗斯因乌克兰危机与美国、欧盟关系不确定因素增多,也随时可能冲击伊核问题谈判。美伊核谈判犹如走钢丝,在夹缝中寻求突破,难度极大。如何把伊朗的核技术和核设施在和平利用和发展核武器之间划清界线,并实施有效合理监督,不仅技术上难度大,双方讨价还价也将十分艰难。

  总之,伊朗核问题谈判涉及美国对伊朗政策的调整、中东战略布局和反恐策略考虑,对伊朗来说,谈判也是应对美国等西方列强高压政策的再思考,对国家发展方向的再确定。面对奥巴马国内政治地位走弱,俄与美国、欧盟关系变数增多,中东局势动荡不定,伊核问题谈判虽有较好基础和前景,但再次陷入僵局或拖延的可能性仍不能完全排除。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浙江日报 新闻时评 00007 伊核问题缘何悬而未解 2014-12-01 浙江日报2014-12-0100006 2 2014年12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