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经济·潮生活

因污染严重被亮了红牌,养殖户纷纷另辟蹊径

拆了甲鱼棚,投身生态农业

  记者 袁华明 通讯员 李迪刚 范建荣

  拆掉温室甲鱼大棚的土地已经复耕,有的种上了蔬菜,有的种起了苗木,还有的改造成生态养殖场。记者日前在我省温室甲鱼主要养殖地区杭州市余杭区、海宁市等地看到,随着今年以来各地温室甲鱼养殖大棚的拆除,退养之后的转产正在进行中,不少养殖户投身生态高效农业。

  甲鱼塘里种水稻

  “这是有机大米,每斤可以卖20多元,今年第一年种,明年收成会更好。”浙江盛旭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苏晓逸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这位85后小伙子曾在澳大利亚留学,学的是会计和国际贸易。如今,他对农业养殖很来劲。在和记者的交谈中,他滔滔不绝地讲了很多养殖行业的前沿信息。

  苏晓逸告诉记者,此前他们也有温室甲鱼养殖,但数量不多。“我们这一带过去有不少温室甲鱼养殖场,近两年来市场行情走低,温室甲鱼养殖赚不到什么钱,弄不好还要亏。”

  他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有5个基地,种养面积超过1000亩。记者在位于海宁周王庙镇云龙村的基地看到,池塘中间是刚收割完留下的稻梗。这种稻子当地人叫鱼稻,茎杆有一米高,可以在鱼塘里生长。

  这个基地采用的是鱼鳖混养、稻鱼共生模式。除了养甲鱼,种稻,每年还可养一季南美白对虾、一季青虾以及鲢鱼。“鲢鱼可以净化水质,甲鱼可以吃掉虫子,鱼虾的排泄物及饵料残渣,又是稻子的肥料,这样就循环起来了,基本不用施肥施药,所以稻米很有机、很生态,而且养殖塘也不需要换水。”

  对今年的收成算一笔账,与过去养温室甲鱼相比产值翻番还不止。加上苏晓逸善于网络营销,产销形势不错,今年最大的两笔单子就有100多万元。明年他将扩大这种模式。

  而记者从海宁市农业经济局了解到,目前当地已有不少温室甲鱼养殖户找到了转产路子。

  环境整治亮红牌

  记者从杭州市余杭区、西湖区以及嘉兴海宁市等地农业部门了解到,去年以来我省对温室甲鱼养殖的整治和退养转产,总体上进展比较顺利。

  余杭区南苑街道长树社区是一个半城半农的“混合型社区”,曾有224户温室甲鱼养殖户。据社区居委会主任梅香洪介绍,养殖面积达37万平方米,养殖大棚今年9月底已经全部拆除,90%的养殖土地已经完成复垦。

  温室甲鱼因为需要常年保持3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因此在冬天时需要加热,产生大量烟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除了烟尘,养殖废水直排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温室甲鱼大棚被拆除,废水直排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在余杭区囡儿港,这里曾是养殖户们直排的河道之一,水质为V类,如今这条并不长的河流已经清澈了很多。

  “五水共治”倒逼温室甲鱼养殖业转产转行。记者从余杭区有关部门了解到,临平城东温室甲鱼养殖区748户养殖户已顺利完成腾空交棚工作,共涉及温室大棚2140栋,面积123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完成复耕面积1120亩。

  转产转业谋增收

  温室甲鱼养殖人力成本较低、技术难度不高,因此不少农民都从事这一行业。随着养殖大棚的关停,农民增收成为政府部门关心的课题。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养殖户纷纷转产、转业,找到了新的增收门路。

  余杭区南苑街道长树社区的王林英承包了9亩土地用于种植蔬菜,这里的土地曾被用于温室甲鱼养殖,复耕后王林英就赶紧来承包了。王林英采用套种模式,并安装了喷淋设备。她告诉记者:“高效农业要讲科学,要环保还要节能。”

  余杭丁塘社区引入区供销集团,那些养殖大棚推平后,将被改建成高新农业园区。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俞春法告诉记者,土地流转后,农民仅土地租金每亩每年就有1500元,收入没减少,还赢得了好环境、好空气。

  在海宁市长安镇,原来的养殖户许献国从今年3月份开始在原来的土地上种上了苗木,他测算了一下,按目前行情,15亩土地苗木一年利润也相当可观。

  在杭州市西湖区双浦镇,一位养殖户告诉记者,当地有很多农家乐,他在关停拆除了温室甲鱼大棚之后,开始转养生态甲鱼,虽然养殖期变长了,但是结合农家乐休闲,收入并不会减少。


浙江日报 经济·潮生活 00010 拆了甲鱼棚,投身生态农业 2014-12-01 3700772 2 2014年12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