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鄞州定时定点推出农村文化大餐
相约周日,不见不散
本报宁波11月30日电
记者 陈醉 通讯员 续大治 施莎璐
今天,在宁波鄞州下应街道文体中心内,一场为农村“周日文化”定制的表演正火热上演。
舞台上,悠扬的古乐不时传来,水袖长衫翩翩起舞;舞台下,早已黑压压一片,六七百名附近的村民涌进文体中心,就连过道上也站满了观众。住在附近的村民李国行说:“我们现在不种田了,都在周边企业上班,周末空在家里,不是打麻将,就是串门,挺无聊的,如果每周都有这样精彩的节目就好了!”
百姓的诉求有了“周日,约会文化大礼堂”项目。今天开始,鄞州正式在下应街道启动“周日文化”建设,每周日在街道文化中心和村级文化礼堂推出特制的文化大餐。
周日的“文化大礼堂”,周周有惊喜——
记者看到,在“周日文化”菜单上,已经排上了54道文化餐,时尚的、传统的,形式各异。
一场“月光慢跑”活动,带着成百上千的村民在下应街道西江古村里,以较慢或中等的节奏跑步,体验有氧运动。下个月,“东南西北话民俗”活动则是一场充满了中国味道的民俗秀,民俗专家将一一展示各地风土民情。还记得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吗?明年的端午节,那飘了千年的粽香、响彻云霄的鼓声、可爱活泼的虎头鞋将在文化礼堂等着你……
看了菜单,李国行深深感慨道:“以往我们文化礼堂里不是演晚会,就是戏曲,大多是送戏下乡,或者村里百姓自编自演的节目。现在可好了,有这么多种活动可供选择,周日,我们肯定是不见不散了。”
丰富的“周日文化”背后,是全区文化资源的一场大集合。
街道文化站相关负责人说:“我们街道虽然文艺队伍很多,像木球队、排舞队、腰鼓队、戏曲队、民乐队等共有11支,业余体育团队也有8支,但是仅靠我们自己,文化形式还是太单一,全区的送戏下乡毕竟有限。”放眼全区,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文化需求直线上升,文化设施不断增加,仅鄞州区3年内就将建成120个农村文化礼堂,如何让“酒瓶”装满高品质的“新酒”,是“周日文化”建设破题的重点。
细心的你会发现,每场“周日文化”都有着不同的主体。虎头鞋项目交给河东村70多岁的村民应美娟,她是这项技艺的传承人。而周日“创意集市”项目则是一支志愿者队伍的杰作,他们鼓励村民制作一些创意小玩艺,拿到集市上交换买卖。
像这样,宁波市志愿服务大篷车、高校资源、热心企业、街道本级志愿团队等多方公益资源都走进了周日文化礼堂,有了这些力量,文化大礼堂不再成为“空酒瓶”。
“周日文化”也是鄞州在文化阵地建设上的一大探索。
“高品质的文化享受应该像吃饭、睡觉一样,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里。”鄞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沈剑波认为,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推出一系列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各类文化活动,既是深化公共文化服务、管好用好基层宣传文化阵地的有效举措,更是传播主流价值、凝聚精神力量的重要载体,对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生根开花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