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要闻

股权重构新活力

——台州经济改革调查之二

  本报记者 徐峻 苏靖 邓崴

  嵇哲 杨军雄

  30多年前,股份合作制确立了台州民营经济的先发优势;30多年后的今天,台州民营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再掀波澜——一些勇立潮头的民营企业又在进行新一轮股权重构。

  和30多年前的股份合作一样,今天台州民企正掀起的股权重构浪潮,同样是来自民营企业的自我变革,让企业再度活力迸发。

  这种发展的活力,不仅来自于企业创始人,还来自于他们的合作伙伴、职业经理人甚至是普通员工……

  选择上市,不仅为了融资

  走进司太立制药公司,60岁的董事长胡锦生谈起上市程序,熟悉程度丝毫不亚于专业人士——10多年前从乡镇企业改制的司太立,眼下已进入IPO预披露名单,只待上会。

  台州民营企业绝大多数从家族企业开始成长,随着企业发展,家族企业的弊端逐渐显现。“要走向现代企业,上市是一条捷径。”胡锦生说。

  记者接触的台州不少民企创始人都认为,家族创富阶段早已完成,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承担各种社会责任,其实已具有公众企业的属性。成为上市公司,对企业自身是倒逼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挑战。

  椒江水晶光电公司的董事范崇国在谈到上市后的变化时表示,上市让家族影响大为削弱,现代企业的风险管控机制让老板们的决策更为审慎。尝到上市的甜头后,水晶光电的大股东星星集团旗下的星星科技也于2011年上市。

  较早的一批民营企业选择上市,很多是为了直接融资,扩大市场影响力。而现在不少企业则更多考虑上市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推动作用。对这些不熟悉现代企业制度的民营企业家而言,上市能催生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助力企业再次腾飞。

  资料显示,目前台州已有32家上市公司,另有9家企业报会并预披露,还有8家企业正在接受辅导。

  记者了解到,前几年台州在推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时,就着力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推进民营企业公司化,以此推动健全民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深化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改革,加快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引导民营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

  台州今年已有3家企业实现IPO:跃岭股份在中小板上市,融资3.84亿元;九洲药业和万盛股份在上交所上市,分别融资8.02亿元、2.93亿元。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主板之外,“新三板”今年前三季台州已有2家企业挂牌,6家企业申报材料被受理,20余家企业与主办券商等中介机构签订了协议。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浙江股权交易中心,至9月末新增“成长板”1家、“创新板”73家,挂牌总数累计达176家。有的企业还尝试赴外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目前在上海股交中心挂牌的台州企业已有5家。

  随着更多民营企业上市,股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效应逐步显现。家族企业中依托于血缘、亲缘的信任机制,被法律意义上的契约制度所取代。股权稀释后,或许创始人仍占据大股东地位,家族仍未放弃出资人权利,但其运营已褪下了家族的外衣。

  股权开放,资源整合释活力

  台州民营企业家们记忆犹新的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当地知名企业“飞跃”出现财务危机,后来7家企业联合出资重组其核心业务,“飞跃”创始人邱继宝让出了多达69%的股份,自居二股东,最终使企业化险为夷。那两年,在当地政府引导下,20多家民营企业与“飞跃”同期“改制”。

  “飞跃”的经历让不少台州民企掌门人不再迷恋“一股独大”,他们认识到单一的股权结构难免会给企业带来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只有以股权多元化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才能释放出强大的活力。

  身为“水晶光电”的前身台州水晶厂董事会成员的范崇国,至今记得当年从集体企业转制后的艰难处境:没有资金继续开发新产品,不得不到处求援,2002年星星集团注资2000多万元,占股58%,成为新公司第一大股东,水晶厂凭实际资产出资占42%。为筹备上市,“水晶光电”引进6家风投、共占股权38%,2008年上市后,部分股权进一步稀释。

  在“水晶光电”采访当日正是该公司股票停牌之际,公告显示,其正在筹划收购境外股权事宜。这已不是“水晶光电”第一次收购。2013年底,该公司收购国内第一家反光材料企业“夜视丽”100%股权。通过并购,“水晶光电”在优化原有传统光学业务的同时,涉足蓝宝石LED衬底、微型显示产品等新领域,扩展光学产业化应用,形成新的盈利增长点。该公司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营收、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3.85%和42.28%。

  范崇国说,现在看来,大股东为企业安心主业、不断创新奠定了基础,风险投资的进驻在分散企业风险的同时也使公司逐步规范。

  台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认为,这种所有者关系的变化,正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一种适应。

  对台州几家大企业来说,这种游戏并不陌生:4年前“吉利”收购“沃尔沃”,上演了一出“蛇吞象”,如今“吉利”已3年蝉联世界500强。“杰克”2009年以4500万元并购了德国的“拓卡”和“奔马”两家公司,创始人阮福德说,看中的是德国企业的品牌和人才。如今德国研发基地的成果不断输送到国内,使“杰克”从营销驱动转向研发驱动。同行增长乏力时,“杰克”每个月复合增长率在30%以上,年产值已从并购前的3亿元增至去年的17亿元。

  在台州,一些规模并不大的民营企业也在重构股权。

  来到玉环的“华龙巨水”,工作人员告知“两个老板都外出了”。两个老板?正奇怪中,总裁刘志培解释,“华龙巨水”由有18年历史的“华龙”和有28年历史的“巨水”两家企业合并而成。合并前的“华龙”、“巨水”是同行,年产值都在两三亿元。2011年,两家各自的创始人戴美云、郏正叶决定联手,各占新公司50%股权,并各让渡5%股权共同引进经理人团队。刘志培就是那时来到新企业的。

  “合并后,第一件事是请各自老板娘回家。”刘志培忍不住重提旧事。当时,两位创始人的妻子分别掌管两家企业的财务,刘志培告诫戴、郏两位,要想做大,这种夫妻店的管理必须改变。

  今天,经过磨合,重组效应正逐渐显现。今年企业营业收入预计达到6亿元,同比增长20%,利润同比可增长50%以上。刘志培透露,目前公司正积极引进战略投资人,打算冲刺新三板。

  调查显示,近几年,不少台州企业在上市前积极引入战略投资机构,不仅为企业带来发展所需资金,优化股本结构,完善法人治理,而且为企业提供了新销售渠道、合适供货商、专业管理咨询等增值服务。“水晶光电”当年曾向复星、华睿等5家风投让渡38%股权。这些投资大鳄带来了资本、市场等方面的资源,而且增强了资本市场对企业的信心。那些身为企业股东的专业股权投资机构,还成为敦促民企规范管理、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部力量。

  让股纳贤,打工者变身合伙人

  对外股权重组为台州民企带来了更多资源,对内的股权激励则为企业长期成长注入了新动力。

  走进阮福德在“新杰克”三楼的办公室,发现门牌上标的是“副董事长”,对面的“稽核室”则是另一位创始人、他弟弟的办公室。面对记者疑惑的眼光,阮福德解释,“新杰克”是杰克集团新设的全资子公司,2006年原“西安标准”董事长赵新庆获0.8%股权并出任新杰克董事长,拥有大部分股权的阮氏三兄弟在“新杰克”甘当副手。看到董事长让外人来当,有人问老阮:“怎么把公司送人了?”阮福德告诉对方,这是法人治理结构,引进的董事长和部分高管都有股权。

  阮福德自称一年只参加两次董事会,对公司业务可以提建议,但没有决定权。“我没什么不放心的。去年公司产值增50%,利润增了2倍多。”老阮说,“蛋糕越做越大了,个人股权少点有什么关系?”

  在玉环双环传动一分厂制造一科负责热处理前产品调试的林楠,去年评上优秀员工,成为企业股权激励的对象。相对于10余万元的年薪,3万股的价值更为诱人。虽然不懂股票,但他也知道“股票值多少是和公司业绩挂钩的”。

  公告显示,双环传动去年拿出了1100万股限制性A股股票用作股权激励,激励对象包括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公司认为对企业持续发展有直接影响的核心技术人员等125人。来自陕西的项目工程师张世新获得5万股,曾在某地国企工作10年的他告诉记者,已经把妻子接到玉环住下来了,“有了股权,谁还想走?”

  “华龙巨水”的总裁刘志培坦言,如果没有股权激励,他也许不会留下,他和一些核心高管享有10%的股权,大大增强了团队的粘性。

  “水晶光电”上市前夕高管团队拥有20%股权。范崇国认为,大股东星星集团以家电、房地产为主业,对光学产业并不熟悉,企业还得靠高管团队把方向。2011年公司继续对60个核心骨干股权激励,定向增发。在符合业绩条件下,在未来4年解锁一定比例的股权给骨干,目前,这些获得股权的骨干中,核心研发人员是重要的一支。如果说上市前一些民企为改变“一股独大”将股权转让给共同创业者以激励核心团队,那么在上市后随着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追求,更多股权激励将向研发、技术骨干倾斜。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1 股权重构新活力 2014-11-29 3694862 2 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