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体育

七大洲极限马拉松大满贯牛人陈盆滨现象深度解读

中国体坛,星途不再唯一

  记者 伊志刚

  10年前,有“疯子”之称的陈盆滨四处参加各种比赛,比力气、比耐力,父亲对既不好好捕鱼、也不找份正经工作的儿子很看不上眼,他说:“靠这些乱七八糟的比赛,就能养活自己?我活了一大把岁数,这种事从来没听说过!”

  10年后,玉环鸡山岛民陈盆滨被家乡人称为“鸡山的骄傲”。一个当年的赤脚渔家娃,如今变成了有专业团队有赞助商的世界冠军、实现七大洲极限马拉松大满贯的“地球第一人”。

  一个20多岁才起跑的渔民,跟传统体育体制毫不沾边,连在自己家里都曾经得不到理解,他跑出今天的成就,该怎样解释这样的传奇经历——这是一次个人价值的完美创造,还是归功于这个时代的开明?

  陈盆滨不能归为中国体育此前的任何成名人物中的哪一类,他既没有任何专业训练背景,也不属于丁俊晖那样家庭式投入的模式。他完全是一匹不带嚼子的野马,全靠浑然天成的蛮劲和海风磨砺出来的骨子里的坚韧,用信念和意志在打拼。

  难以想象,陈盆滨这样完全野蛮生长的民间体育奇人在以前能有这样的舞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现在的陈盆滨常常穿一件胸前印有“中国”两字的运动服,在国外,为避免被错认成日本人,他干脆在背包上都缝上五星红旗,而放在若干年前,这样没有运动员编制的个人别说代表国家,就是能不能出国参赛都是个问号。

  陈盆滨自己也不会想到,他在不经意间会成为马可·波罗那样的文化传播使者。去年的摩洛哥地狱马拉松,摩洛哥驻中国大使馆参赞得知他是中国参加该赛事的第一人,给予了最快签证办理,以期让陈盆滨的参赛能让更多中国人了解摩洛哥的独特风貌。当然,这是个人价值得到尊重的前提下,一个开明的时代才会产生的良性互动 。

  网络世界对陈盆滨的众多评价几乎共同表达了两层意思:一,对拥有强大意志力的人表达敬意;二,对中国人能在以往鲜有足迹的领域获得突破感到自豪。这也是体育知名人物微博里少见的正能量满溢的反馈。的确没有人再去纠结陈盆滨身上带有传奇色彩的另一些疑问,比如他只有小学文化,一句英文不会说,就凭一张靠别人事先翻译好的纸条,怎么就能完成在全世界各地的基本生存需求?

  2011年和2012年的CCTV体坛年度风云人物,陈盆滨两度入围非奥项目运动员提名奖,最终输给了名气和成绩更胜一筹的丁俊晖和冯珊珊。前者是中国斯诺克的代表人物,后者为中国高尔夫赢得了首座大满贯奖杯,两人的共同点都是非国家培养的体制内运动员。而中国的民间体育英雄,却不止这几人,中国第一个完成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的郭川,矿工出身打出中国首位职业拳击世界冠军的熊朝忠等人,都是近年来奥运赛场外引人瞩目的体育明星。

  草根英雄的涌现,得益于全民体育意识的觉醒。从唯金牌论到提高全民体质,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加入到体育健身队伍中。五花八门的各类赛事,降低门槛的参赛条件,见多不怪的社会宽容度,也使得陈盆滨这样的草根达人有了倔强生长的空间。

  陈盆滨说自己一点都不羡慕那些功成名就的奥运冠军,“他们都是国家养活的,除了训练和比赛,还有教练指导,其他不用操心。而我为了节省经费,出国后衣食住行都靠自己,但我同样有国家荣誉感。”

  跑步是最简单的运动,几乎人人会跑,但把一件人人会的事做到地球人唯一,陈盆滨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式的阿甘精神。他跑过贫穷和挫折,跑过讥笑和偏见,一直跑 向自己的既定目标,毫不动摇。这种用梦想改变人生的生活态度,不管在地球的哪个角落都能被接受和认同,这大概就是一句外语不会的陈盆滨能畅行世界的秘诀吧。


浙江日报 体育 00008 中国体坛,星途不再唯一 2014-11-29 3710305 2 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