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文化

让学生能听能讲家乡话——

温岭方言进课堂

  温岭日报记者 黄晓慧

  本报讯 方言能听不会讲,方言不会听也不会讲……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小朋友听不懂、讲不出方言的现象比比皆是,下一代温岭人还会讲方言么?在学好普通话的同时,能否让学生也能听讲温岭方言?浙江温岭横湖小学日前正式将《温岭话》列入全校必修课课程,特邀了林金迪老师在广播中向全校同学讲授《温岭话》第一课。

  在这堂20分钟的课上,林老师介绍了温岭话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从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的“乡音无改鬓毛衰”说明方言倾注了对故乡的热爱,方言不能丢。“哭鹫(哭的小孩子)哭连连,哭到戏棚前。买块豆腐干,搭条小狗来分边。”这是哄哭起来的小孩子的一首温岭话童谣,而当小孩子被逗笑后,又有一首童谣:“哭鹫堆笑,蛤蟆扛轿。一扛扛到城隍庙,拜佛老太(老婆婆)张嘴捺牢笑。”林老师最后布置了作业,要求低年级同学回去后向爷爷奶奶等长辈学说两句温岭话,高年级同学则学说三句温岭话。

  林金迪老师是方城小学退休老师,他告诉记者,在这节课上,他用温岭方言上课,个别词语在解释时,才用普通话说明一下。

  “以后我们学校还要专门搞一个演播室,每周一次开展教学活动,由林老师和几十个学生在演播室里上课,这样上起课来,效果会更好。”横湖小学校长金维明告诉记者,由于不常听说温岭话,有些小朋友说的温岭方言不地道,有的说起来“洋夹土”(普通话与温岭方言混合在一起),为此,学校探索将温岭方言搬进课堂,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不但能了解一些地道的温岭话的意思和用法,还能自如说温岭话。

  对于横湖小学的做法,记者在朋友圈和QQ群中做了一次小调查,也有人认为没有必要,认为小学生“身边的人都可以学,干嘛非得学校来教?”但大部分网友持肯定态度,认为这一做法很好,有助于同学们学习温岭方言。


浙江日报 文化 00007 温岭方言进课堂 2014-11-29 3613629 2 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