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西湖读书节闭幕
最强书迷,一年借阅541本
本报杭州11月24日讯
记者 李月红 通讯员 孙立波
这是一群爱书人向图书致敬的聚会:今天,杭州市第八届西湖读书节闭幕。经过为期数月的评选,“十大书香人家”、“十大书迷”正式出炉:37岁临安书迷邵丽萍,年借阅量541本;82岁桐庐书迷毕愚溪,年借阅量320本;38岁淳安书迷童胜蓝,年借阅量400本……,荣膺“最强书迷”。读书节自4月23日开幕以来,以“阅读·圆梦”为主题,举办300余场全民阅读活动,参与人数在150万人次以上。
最强书迷,民间智造。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已86岁高龄;最小的才上小学三年级。一户书香人家,或许影响的就是下一代书迷。在江干区杭肇峰老人家里,30多年的藏书史,家里收藏了大量的历史、传记、艺术、力学等方面的图书;在富阳市民朱健文的家中,藏有6000余册图书,尤以地方志为多。小学时,他就为书斋取名为“闻鸡斋”,中年后改为“里仁书屋”。 “我读小学时就经常翻家里的藏书,特别是那套钱彩的《说岳全传》,不知通读了多少遍,书中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这对我养成终身读书写作的习惯大有裨益。”
阅读,如何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在他们的身上,我们找到了答案:通过阅读文章、书籍、报刊等,蒋德生撰写了“民国琐事一二纪”等文章并发表;富阳书迷陆人淼在自己家里开办阅览室,免费对读者开放;邵丽萍则在街道开起了“小候鸟 爱心巢”课堂,为孩子们提供假期志愿服务;至今,毕愚溪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义务为图书馆承担家谱的整理工作。
互联网时代,如何重拾书本?杭州图书馆24小时自助不打烊微型图书馆、淳安的便民流动书柜、爱心书屋、爱心进乡村等活动,使市民在家门口全天候实现自助图书借阅活动;“诵读经典、成就梦想”全城诵读一小时启动仪式,同一时段、不同时空、多点联动、全城诵读、全民参与——既有运河沿岸居民诵读外来务工者自创的诗歌,也有老外接龙形式在西湖边吟诵苏东坡的诗词,更有杭州农家书屋文化员带领村民诵读特色美文,“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我们尝试从全民化、亲民化、趣味化和品牌化打造一场全城共享的精神文化大餐。”杭州市文广新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尊重科技时代发展,向阅读致敬。数字阅读,已然成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本届读书节向市民免费发放100万张手机电子图书阅读券;开展青番茄种子选拔大赛,成立数字文学创作基地等,着力打造杭州阅读新高地。在书迷朱健文的家中,仅电子书籍就有800余部,并以每年超过100部的速度收藏;八旬高龄的蒋德生老人自学电脑、手机等电子阅读方式,现在已经学会在网上阅读书籍报刊了。
据介绍,本届读书节以科学有效阅读为目标,边推广边探索,通过高端“引”读、全阶“乐”读、品牌“悦”读、数字“领”读、全民“尚”读五大板块,在部队、机关、学校、农村、社区、外来务工群体等不同层面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全市上下读书蔚然成风,掀起一股阅读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