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纳人才不问出身
余勤
“普通院校5000元,重点院校6000元,211工程院校7000元,985工程院校8000元,清华、北大、电子科大9000元。”如此明码标价薪资等级出现在广东省2015届高校毕业生本科生的一场招聘专场上,也印证了近年来就业市场“院校歧视”之风愈演愈烈。
唯文凭论英雄,是非常短视的行为。普通大学一样有英才,重点大学也难免有庸才。只看院校不看能力,只看出身不管素质,这不仅是制造职场上的不平等,更是对知识与能力的嘲弄。古人尚能广纳群贤,今人却连求职也要被分“三六九等”?科学的选人机制应该让每个人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在就业市场上,无论是“211”、“985”高校,还是专升本、自学考试和成人高考,就应该一视同仁。现实中,一些岗位招聘时可以设置门槛,但这样的门槛要与实际需要对等,经得起公平原则的考量。
说到底,“院校歧视”屡禁不止,与求职者合法就业的主张缺乏保障有关。比如,相关规章制度始终得不到贯彻落实,且缺乏专门的机构为受到就业歧视的大学生维权,使得相关违法违规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监管制止。消除就业歧视,不能停留在纸面上、贴在墙壁上,拿出实实在在的、行之有效的行动,比说一百句空话更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