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科学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秦诗立

  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掀起了信息经济发展的新热潮,又兴起对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新关注,并结合对德国工业4.0战略的热议与反思。目前,经济转型升级核心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是其主要途径之一。

  早在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就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2002年,十六大报告中明确“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2007年,十七大报告将信息化列入“五化”,提出“两化融合”概念,作为新型工业化核心内容;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浙江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及时制定、实施了相关文件。据国家工信部评估报告,2013年浙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居全国第5位。

  面对经济转型压力,近年来我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力度显著加大。2014年4月和5月,省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建设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指导意见》,两化深度融合进一步放到更突出、更重要位置。

  在充分肯定两化融合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应看到目前存在不足:一是两化融合水平仍偏低。2012年全国发展指数为61.95,浙江为82.17,离实现两化深度融合目标均尚有较大差距;二是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张皮现象仍较普遍存在。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尚明显不足,信息化作为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三是对两化深度融合的本质与内涵理解仍较模糊,政府推进的突破口、着力点尚未清晰,政府、企业“自弹自唱”现象突出;四是传统的政府行业管理理念与方式方法仍惯性存在。

  为此,浙江需冷静、客观评价15年来“两化”深度融合的经验与教训,特别是正视面临困境,积极在基本目标、基本路径、基本保障等方面加强反思、创新,并紧紧抓住首届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新一代网络技术加快成熟与广泛应用带来的机遇,力争两化深度融合事半功倍、工业现代化升级加快推进。

  与此相对应,在两化深度融合基本目标上,建构形成浙江版的工业4.0,即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实现智能生产。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与设计、开发、生产有关的所有数据将通过传感器采集并进行分析,形成可自律操作的智能生产系统,以可为每个客户、产品进行不同的设计、零部件构成、产品订单、生产制造、物流配送的动态配置,来增强工业的全球竞争力。浙江要优化两化深度融合目标,如信息经济培育、信息基础设施健全、工业集约绿色发展,要另做规划或考核。

  两化深度融合的基本路径上,要充分发挥领军企业创新领航与行业协会定规立矩的作用,对应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有所为上,政府要超前部署建设一批公共信息物理系统网络,负责基础理论研究,或研发突破CPS软件、传感器、移动终端设备等设备,推动行业企业开发应用;启动智能制造重大专项,包括智能测控、数控机床、机器人、新型传感器、3D打印等。政府不宜介入两化融合领域的技术创新、技术路线选择,去替科研机构和企业明确技术方向、市场应用,去替行业协会制定游戏规则。

  在两化深度融合的基本保障上,要尊重市场规律,积极完善国际营商环境。包括加大对两化深度融合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力度,鼓励创新及所需人力资本化、R&D成本化等政策创新,推进透明法治与稳定政策环境建立。同时,政府要对两化融合中的新技术创新与应用、新产业与经济形态出现与培育,保持谦卑之心、宽容之心、公平之心;要站在后排耐心观察,不急于下结论、给补药、订规划或政策,在看准以后、思考好后,再给予必须支持或纠偏。

  两化深度融合既是个老话题,也需来场新革命,既需政府明确好基础环境建设组织者与营商环境改善者角色,亦需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创新和应用新一代网络技术的能动性,真正成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力军。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融合的事半功倍。

  (作者单位: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科学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2014-11-21 3697384 2 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